羊奸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话说在明朝正德年间,临安府往南十里有一个镇子,名叫牛家镇。
因为镇子地势奇特,属于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所以,镇子上的百姓很少种地,不是以打猎为生,就是靠着捕鱼生存。
正因为这种生活方式,所以,牛家镇上的百姓,日子过得十分的贫穷。
如果遇到天灾,镇子上一半的人都要饿肚子。要不是员外牛忠心善,经常拿出粮食接济众人,怕是牛家镇早就没有了人烟。
据当地的百姓讲,这牛员外并非本地人,而是多年前从外地搬来的。
有人说牛员外在外面得罪了人,是躲到这里逃命的。
也有人说,牛员外看淡了外面的风风雨雨,厌恶了外面的尔虞我诈,来到牛家镇是来隐居的。
虽然百姓们对牛员外众说纷纭,可谁都没有较真。因为,牛员外不比别人,他是真心对百姓们好,是牛家镇的恩人。
记得牛员外刚来之时,牛家镇不但人烟少,镇子上也十分的不太平。
除了有人偷盗行窃,还有不少的野兽,也经常从山上下来袭击百姓。多少年来,百姓们既离不开此地,可日子也过得苦不堪言。
牛员外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的家丁,不但帮着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承担起了保护镇子的责任,着实让牛家镇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要说牛家镇的百姓最信任谁,恐怕不是当地的官府,而是这位牛员外。
虽然时间过去了多年,可牛员外的善举,却一直没有断过。
本以为有了牛员外的守护,牛家镇的百姓就能持续安定的生活下去。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从一年前开始,牛家镇忽然出现了不少的歹人,不但打伤了数名牛府的家丁,还偷走了不少百姓的粮食。
自从事情出了以后,百姓们纷纷惶恐不已。他们没有到县衙去报案,而是全都聚集到了牛府,请求牛员外给他们以保护。
牛员外知道此事后,不但将家丁全部派出去巡逻,还为家丁们购置了一些对抗歹人的兵械。
甚至,只要是他自己不忙,他也亲力亲为,亲自带着人上街巡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牛员外彻底俘获了百姓们的心,就算是为牛员外去死,怕是也有人在所不辞。
就在歹人一事稍作停歇时,牛家镇的百姓又遇到了更加棘手的事情。
由于今年天气反常,临安府境内已经连续下了多日的大雨。
特别是牛家镇,因为地形原因,降水量要比别的地方大很多。山上的雨水汇集到月牙湖内,已经影响到了百姓的安全。
这天夜里,整个镇子上的百姓正在熟睡之中。
忽然,一声巨响传来,惊醒了大半个镇子上的百姓。
“天啊,没法过了!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啊!”
“爹...”
“虎儿,别怕,抓住娘的手...”
......
巨响过后,镇子上传来了阵阵唿喊之声。有老人,有孩子,还有妇人无奈的哭声。
孙老汉也是被响声给惊醒的,听到有人哭喊后,他第一时间跑出了自己的屋子。
“听着声音,是牛武家的方向。他家住在月牙湖旁边,看样子,怕是月牙湖泄洪了。”孙老汉自言自语嘀咕道。
“月儿,赶快起来,跟着为父到下面看看去。”孙老汉对着屋内喊道。
不一会,从屋内走出来一名女子,手中拿着两件蓑衣,自己披上了一件后,将另一件递给了孙老汉。
“爹,你的腿伤还没有好,要不还是让我去吧,你在家里歇息一下。”女子轻声说道。
女子名叫孙月,是孙老汉的独女。今年刚好十七,长得一副较好的容貌。
“爹没事,你牛武叔对咱家有恩。爹这点伤不算啥,还是赶紧跟我前去看看。”说罢,孙老汉带头朝着南边走去。
孙老汉是镇子上为数不多的摆渡人,平时主要是靠着摆渡和捕鱼过日子。
牛武的父亲对他家有恩,他不能见死不救。
等到二人来到牛武家时,发现月牙湖果然开了口子。此时湖水已经冲塌了牛武家的房子,还将一家三口给困在了屋内。
“牛武老弟,你还好吧?”孙老汉对着屋内喊道。
“是孙老哥吧!孙老哥,赶紧救救她们娘俩,内人和虎儿被墙板给砸在里面了!”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牛武激动的喊道。
看着不断上涌的湖水,孙老汉不顾的其他,赶紧跳入水中,朝着牛武说的位置游了过去。
半个时辰后,孙老汉终于将母子二人救了出来。
就在他想回去救下牛武时,房子受不住湖水的冲击,彻底倒在了大雨之中。
“他爹....”看到牛武被房子砸在了里面,牛武的妻子大声喊道。
“月儿,快带她们往上跑,看这架势,怕是过不了多久,湖水就能淹了大半个镇子!”孙老汉看了一眼远处,听到风浪声紧,赶紧对着女儿喊道。
几人刚刚跑到北山脚下,湖水便彻底肆虐了镇子。不过多时,便听到镇子上已然大乱,哭声,喊声嘈杂一片。
因为此时还没有天亮,再加上下雨,能看到的视线比较模煳。担心女儿照顾不好自己,孙老汉便没让她再跟着自己下去,让她看好牛武的妻儿,自己一个人下去帮忙去了。
两个时辰后,天色终于放亮,此时的孙老汉也已经累的瘫坐在了地上。
牛家镇一共住着七百多口人,总共有二百多户。算上牛员外家的房屋,一共有大小三百多处宅子。
此时看去,除了地势高一些的房屋,其他的屋子都已经被泡在了水中。
“这是龙王爷发怒了啊,我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见月牙湖的水淹死了镇子上的百姓!”看着远处的狼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哭着说道。
“一定是有人做了亏心事,要不然不会惹得龙王爷发了怒火。这不但是天灾,还是人祸啊!”听到老人这么说,一旁的妇人也跟着喊道。
“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听着众人的话语,孙老汉心里也十分的不是滋味。
自从十年前妻子死了,他孙老汉的日子也过得很不如意。拼死拼活十多年,如今也只是混了一处宅子和刚好能填饱肚子的本事。
如今大部分的屋子都被泡在了水里,可以想象的到,以后的日子会十分的艰难。
就在众人纷纷哭诉之时,忽听远处有人喊,说是牛员外带着人来了。
“牛员外来了!咱们有救了!”有百姓们听到牛员外来了,顿时高兴的站立起来。
“牛员外,你可要救救小老儿啊,小老儿的家被大水给冲塌了...”看到牛员外走来,一个老者跪下喊道。
看着老者跪了下去,很多失去房子的百姓也跟着跪了下去。
“老人家快起来,牛家镇的乡亲们快起来!”看着跪倒一片的百姓,牛员外便扶人便喊道。
“牛顺,快命人将吃的抬上来!分别分与众人吃了!”说着,牛员外朝着牛府管家牛顺喊道。
不一会儿,牛顺带人抬着十多桶米粥走了过来,按照牛员外的吩咐,命下人给众人盛食了起来。
“牛老爷,你是大家的恩人啊!这些年若不是有您照料,怕是我这老婆子早就死上很多次了!”看着碗里热气腾腾的米粥,一位老妇哭着说道。
“老人家莫要伤心,今日有牛忠在此,一定会竭尽所能,不会让大家伙儿饿着!”牛员外说道。
“老爷...您可别再如此许诺了,咱们虽然还有些吃食,可如今遇到了天灾,咱们家的余粮也不多了!”听到牛员外如此说,管家牛顺上前劝道。
“什么?去年我不是让你多备了一批粮食吗?把那批粮食拿出来,足够大家伙吃到新粮下来了!”牛员外听到管家的话,随即问道。
“我的老爷哎,您可是冤枉小的了。上次下大雪之时,粮食早就让您分给众人吃了。”牛顺苦笑着说道。
“那就命人出去买粮,再怎么说,也不能让大家伙儿饿死在这里!”牛员外大声说道。
“老爷,从去年开始,各地一直都有天灾。时至今年,很多地方的庄稼大量减产。”
“如今...如今就算是有钱,也...也买不到粮食了。”管家牛顺无奈的说道。
“这...难不成你要我看着百姓们没有吃的,看着大家饿死在这里?”尽管牛员外还在诉说此事,可此时的话语已经放低了声音。
“老爷,还有一事我还没有来得及和您禀报。”
“前几日各大掌柜来信,咱们...咱们的胭脂铺子,咱们的胭脂铺子已经招不到侍女了...”看着牛员外的脸色,牛顺接着又说出了另外一件事情。
“什么?胭脂铺子出了什么事情?之前的侍女都到哪里去了?”牛员外听到此事,神色略显出些许的慌乱。
这牛府虽然日子过得富足,可每年的花销也是需要一大笔的银子。能支撑牛员外施善的根本,就在这些胭脂铺子上面。
因为经营的都是些胭脂水粉和贵重的饰品,所以,铺子里最重要的不只是货好,还有侍女们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侍女们都有经过严格训练,平日里,主要靠她们来服侍好大户人家的夫人和千金。
“不知道为何,我们铺子里的侍女全部都离开了。掌柜们虽再三挽留,却还是无济于事。我怀疑,这应该是咱们的竞争对手玩的把戏。”牛顺沉思片刻后说道。
“这可如何是好,没有了侍女,不出三个月,咱们的铺子就要关门了。”牛员外叹气道。
“员外,你看咱这闺女咋样?老身不知道你说的侍女如何,可老身知道,老身的女儿应该不会比她们差的。”就在这时,一名妇人拉着身前的女儿说道。
“这些年老身深受员外的大恩,这是小女银环,今年刚刚成人。如果员外不嫌弃,让银环替你做些事去!”妇人接着又说道。
“这...吴妈,女儿是你的心头肉,如何能让她到外面吃苦呢?”牛员外摆手说道。
“能跟着员外是她的福气,到了外面也能学些本事。假如她以后长了本事,嫁个好的人家,这不但是她的福气,也是老身的福气!”妇人又笑着说道。
“对啊员外,我们还能不相信你啊!把闺女交给你我们放心!这是小女青儿,到年底也成人了。让她们姐妹做个伴,跟着员外做事去吧!”就在这时,又有人拉着自己女儿说道。
“员外!你就答应下来吧!”
“牛员外...”
见前面几人如此说,家中有女儿的也都纷纷诉说起来。
“好!既然大家相信我,我牛忠一定不能让你们失望。”
“牛顺,命人前去家中取来银子,凡是愿意到铺子里做工的,先给大伙发上半年的工钱。”
“去多少人由你来统计,统计好了后,你亲自把她们送到铺子里。”牛员外见大伙儿十分认真,当下也不再犹豫。
“是!老爷。”说着,牛顺快步离开了此处,回府里拿银子去了。
“来来来!大伙儿先吃饭,一会粥凉了就不好吃了!”见百姓们都看着自己,牛员外赶紧说道。
听到牛员外答应了此事,有女儿的人家都十分的开心。
这牛员外在镇子上就这么照顾大家,女儿们能跟着他出去,怕是以后还会有享不完的福分。
三日之后,随着雨水的停歇,这月牙湖中的水位也渐渐退了下去。
为了让百姓们过上正常的日子,牛员外又命下人上山砍伐树木,为没有房子的百姓搭建屋子。
这边大伙儿忙着施工,那边牛顺也带着女孩们离开了镇子。
此次外出女子共有十六人,全部都是十五六岁,清一色的肤白貌美。
虽说这牛家镇有些贫困,但架不住好山好水出好人,百姓家的女子,个个长得十分的出众。
看着船上的女子们,孙老汉内心也有些掩饰不住激动。十六个女子里面,便有他的女儿孙月。
“孩子们,出门在外,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凡是不要自作主意,万事要听牛顺管家的话,听到没?”看着女子们,孙老汉大声的说道。
“爹爹可放心,女儿一定听从爹爹的话语。我走之后,你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办不了的事,可以找牛员外前去帮忙。”看着眼前的父亲,孙月上前说道。
“好,爹听你的。咱们镇子上的人和气,有事他们会帮爹的。”孙老汉轻声说道。
就在众人驾船驶向湖对岸时,湖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个书生,望着已经远去的众人,书生张了张口,一时间并未喊出话语。
这书生名叫牛奎,是个秀才。父亲是牛府里面的长工,家中日子过得也还算是可以。
牛奎喜好读书,有时候学习起来,经常的废寝忘食。
三年前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子,二人也交换了彼此的心意。只待牛奎学有所成,便准备让父亲前去上门提亲。
因为还有两个月便是乡试,牛奎对考取举人也是志在必得。
所以,最近几日,他都是在家中苦读诗书。
恰好今日父亲回了家中,告诉他今天有十多个女子跟着牛顺去了外地。
直到此时,牛奎才知道自己喜欢的女子今日便要离开了。所以,他才一阵小跑来到了湖边。
没想到,他还是来晚了一步。
自从心爱之人走了以后,牛奎每日都会来到湖边等待。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心爱之人的回来。
如此一等,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这天,牛奎再次来到湖边读书。刚打开书本,便听到路过之人所谈论之事。
“这王二可算有福气了,出去捕一次鱼,竟然还能捡个媳妇回来。”一旁的男子笑着说道。
“谁说不是,要不是我娘去给他家送东西,巧合下听到了屋内女子的声音,怕是这王二还会瞒着众人。”另一男子也笑着说道。
“什么?王二找了一个媳妇?”听到这里,牛奎瞬间来了兴致。
这王二他知道,是个外来户。几年前跟着母亲来到牛家镇,据说,这王二也十分的喜欢自己的意中人。
想到这里,牛奎再也没有了读书的兴致。于是便跟在二人身后,朝着王二家走去。
等到三人来到王二家门口时,此时门口已经围满了不少的百姓。
王二正站在门口,阻拦着众人往院子里进。“大家都回吧,内人有些不适,改日再和你们说话!”
听到此话,众人一开始不信,反而吵嚷着要看新娘子。
可王二是个犟脾气,说不让大家进,就不让大家进。僵持了半个时辰后,众人还是纷纷离开了此地。
看着众人纷纷离开,牛奎反而转身藏在了门外的草垛后边。他是个闲人,除了读书没有别的事做。既然人都来了,怎么也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就这样,牛奎一边等,一边开始看书。
或许是读书累了,又或者是真的困了。不知不觉中,牛奎竟然躲在草垛里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打斗声将其吵醒。牛奎睁眼看了下四周,发现此时已经黑天,自己这一觉,竟然睡了好几个时辰。
“啊!”
就在牛奎发愣之时,忽听屋内传来一声呐喊。听这声音,既有痛苦,又有些许的不甘。
正当牛奎想要一看究竟时,忽然从屋子内走出来几个拿刀的蒙面人。
其中领头的看了一眼四周,一把扯掉了脸上的面纱,随即对着众人说道:“快!一定要找到这个女人!老爷下了死命令,如果让这个女人坏了大事,我和你们都要被处死!听到了没!”
牛奎不知道他们说的是谁,可看清了领头人的脸庞后,竟然惊讶的差点发出声音。
牛奎用力捂着自己的嘴,他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怎么会是他...他不是去了外地吗?”牛奎脑子里想道。
直到一群人离开王二家后,牛奎才从惊吓之中反应过来。他不知道屋内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胆子有些小,可他还是想要看看王二怎么了。
当他来到王二的屋子后,发现王二已经死了。屋内的后窗开着,窗户下还有一张凳子。
“是去报官,还是隐瞒着?”牛奎心中思索道。
“不,不能报官。先不说他们势力大,这么晚的天,只有我一个人看到。万一,万一他们诬告我杀了王二,我又能作何解释?”想了半天后,牛奎还是决定不报官。
他需要冷静一下,看能不能想个完全的办法。
只是,让牛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走后的一刻钟左右,蒙面人又来到了这里。几人又搜索了一番后,一把火将王二的屋子给烧了。
知道王二家失火后,牛奎庆幸自己没有报官。
看起来,这帮人做事更加心狠。若是自己盲目行事,怕是也会落了个王二一样的下场。
就在牛奎内心忐忑之时,忽然父亲回了家里。他嘱咐家人最近几日不要外出,说王二家出了人命案,上面官府要派人前来镇子上查验此事。
其父走后,牛奎并未听劝,反而是一个人偷偷的熘出了家门。他想要验证一下,官府之人是否也参与了此事。
当他来到街上时,恰好几个官差骑马从其身旁走过,而领头的,竟然是牛府的下人。
看着这群人渐渐远去,牛奎心中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牛奎转身返回,他并未回家,而是朝着湖边走去。
来到湖边后,他发现孙老汉果然正在湖边停歇。趁着孙老汉上岸小解之时,牛奎悄悄的登上了船,藏在了下面的船舱之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船身再次的动了起来。通过船上人说话的声音,牛奎知道,这是官府的人要返回县衙去了。
“大哥,这牛员外真是客气。不但对咱们兄弟好生招待,还给了这么多的银豆子。”只听几个官差来到了船舱中,其中一个官差小声笑着说道。
“哼!现在知道好处了!当时让你跟着我来,你还有些不乐意!”另一个官差说道。
“我给你说,这牛员外和咱们太爷关系甚好。哥哥我又是太爷的心腹,你们跟着哥哥还能亏待了你们?”刚才的官差又接着说道。
“那这王二的案子就这么算了?”另一个官差问道。
“牛员外都这番表示了,还说自己会替咱们处理好此事。有银子可拿,还不用费些精力,你还想要如何?”被称作大哥的官差又说道。
“此事不再说了,有了这些银子,回去后哥哥带你们潇洒去。听说万花楼最近又换了一批新的小绵羊,个个羊脂白玉,听着就很馋人。这次回去,你们一人挑选一个!”带头的官差又说道。
“听大哥的!”众人一听此话,纷纷对着带头官差表示感谢。
就在此时,牛奎不小心碰到了隔板,“咚”的一声传来,船舱内的官差当即拔出了佩刀。
“哎,官爷官爷,这下面是小人养的一条小狗。因为一个人寂寞难耐,让这狗陪着小人解解闷子!”就在这时,船舱外的孙老汉忽然闯了进来,对着几个官差说道。
“寂寞,寂寞你养什么狗啊,拿上你的银子,爷给你介绍个快活的地方!”
“哈哈哈哈!”几名官差笑着调侃道。
“嘿嘿...嘿嘿...”看着官差们放松了下来,孙老汉只好配合着傻笑起来。
等到官差们上岸后,孙老汉这才返回了船舱之中。
打开船板后,一把将牛奎给拽了上来。
“真是你小子,你跑到船上来干什么?”看到牛奎后,孙老汉问道。
牛奎看了一眼孙老汉,随后将知道的事全部说了一番。
本以为孙老汉会十分惊讶,不料孙老汉叹了一口气,反而是出奇的冷静。
“十多年了,或许我终于可以回去了...”
看着一脸懵的牛奎,孙老汉从怀中掏出来一封书信。
“拿上这个,三日之内必须赶到临安府衙前面,将这书信交给前来巡视的八府巡按大人!”
“记住,此信一定要保管好了,一定要亲自交到巡按周大人的手里!”孙老汉嘱咐道。
“您为何不自己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事情?”牛奎拿着书信问道。
“我要在这里等月儿,有些事情不该你问你别问。等见了周大人后,所有事情你都会明白的!”说着,孙老汉又递给了他一锭银子。
牛奎见孙老汉语气沉重,当下也不再多问。收好书信后,他快速的离开了镇子。
三日之后,牛奎终于来到了府衙门前。
一眼看去,府衙门前已经被清空了地方,沿途站满了府衙内的官差。
一直等到午时时分,忽听前方传来锣鼓开道声音,想着孙老汉的话语,他知道这应该是巡按大人来了。
为了将书信递到巡按大人的手里,他仔细观察了下四周,发现从一旁的拐角处过去,恰好能走到府衙的门前。
当巡按大人的轿子停下来后,一旁的牛奎赶紧上前跪在了地上,口口声称有事求见巡按大人。
就在官差想要上前赶走牛奎之时,忽然被下来的官员喝退了下去。
“本官便是周文龙,你有何事见我?”周文龙问道。
“大人,有人托我将这封书信交给你。”说着,牛奎将书信递上。
周文龙看了一眼牛奎后,随手打开了书信。观看一番后,周文龙一把扶起来牛奎,随后对着身后官兵说道:“来人,将府衙给我围了,将知府胡勇押解起来!”
“刘都统,带着你的锦衣卫,随同这位小兄弟去趟县衙,顺便将县令窦虎也给我押解起来!”
“特别是这牛府众人,切记不能让他们跑掉!”
“是!”
听到巡按大人下令后,一旁的官兵直接将知府胡勇给羁押了起来。
等到所有人全部都被押解起来后,周文龙便在临安府衙审理起了案子。
直到此时,牛奎才知道这孙老汉并非是普通的百姓。
原来孙老汉和王二皆是锦衣卫之人,二人分别奉命来到此地,就是前来搜集官员们犯罪的证据。
这牛忠并非只是个员外,其真实的身份是个土匪。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了县令胡勇,便被胡勇安排到了牛家镇上。
牛忠来此并非为了做个善人,而是牛家镇北山有一处金矿,他来此是为了私自开采金矿来的。
至于他的胭脂铺子,对外更是一个幌子。这些年来,他从不同的镇子上搜集女子,为的就是让她们为自己服务。
一来可让这些女子陪侍达官贵人,二来将这些女子送到青楼,好为他们赚取更多的银子。
他们将这些女子称为小绵羊,实行的却是昧着良心的羊奸之事。
而主导此事的不仅仅是县令窦虎,也不是知府胡勇,而是吏部尚书胡来。这胡来便是胡勇的亲哥哥。
兄弟俩之所以能坐到今天的位子,皆是用所谓的小绵羊换来的。此事不但笼络了大批的京官,还坑害了不少的平民百姓。
多年前锦衣卫曾查出此事,并将此事上奏到朝廷。因为没有证据,又找不到事情的源头,这才命锦衣卫私下里派人查验。
那日一同前去的孙月,便是听取了孙老汉的指示,前去搜集证据。
谁知证据虽然搜集到了,却被胡勇的人知道了此事。没想到刚找到了王二,便被牛府的人给追了过来。
那日杀害王二的人,便是牛府管家牛顺带人做下的。
案子审理完毕后,牛府一干人等,皆被当堂处死。
县令窦虎和胡勇,受审完后,便被押解回了京城。与他们一同受审的,还有京城里的许多贪官污吏。
孙老汉重新回到了锦衣卫当中,孙月也被锦衣卫给寻回。
至于牛奎,因为送信有功,被周文龙破格举荐。只等他考取了举人后,便可以直接步入仕途。
事后,为了平息牛家镇百姓的情绪,官府特意在此设立了巡检司。一来保护百姓们的安全,二来帮助百姓们摆脱贫苦的日子。
至于被牛忠送出的女子,全部都被送回了镇上。
至此,羊奸案情告一段落,牛家镇的百姓也渐渐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上一篇:汤公还阳
下一篇:守身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