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驴墓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明朝时期,在徐州以北有一个黄龙镇,镇子前临淮河背临洪泽。那里曾经发生了一件事情,一直到现在都让大家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忘怀。
″呦,李二哥,吕员外那里在办什么喜事哪?″一个行脚商驻了脚,拉起一个正赶去凑热闹的人问道。
″哈哈!"李二哥爽声笑道,“也不知道算不算喜事。吕兴仪这家伙,居然不知道从哪请了个算命先生,来给他算生坟呢。听说这大师点了个绝佳好坟,我也想跟着去见识一下。″
″呦,这倒也是个稀奇事。″行脚商冷笑道:"怕不是这吕员外缺德事办多了,终于害怕了?想着靠寻龙点穴这种旁门左道来为子孙积福?″
"呵呵,谁说不是呢。″李二哥话锋一转,突然道:“这吕员外这会倒是慷慨了一回,凡是跟着过去给他充场面的,每人都能得一个油饼和五枚赏钱,你要一块去吗?″
这行脚商忙道:"诶,真的吗?那我当然去了,哈哈哈…″
说到这吕兴仪,他可是这镇子上的首富。他所在的吕家,在整个徐州那都是累世富贵、数一数二的名门豪族:其家有良田千亩,牛马犬畜不计其数,府里还有五六间铺子,家产可谓丰盈。而且吕兴仪的祖上几辈,都是京城里的大官,人前人后那是威风八面好不奢遮!
只可惜传到他父亲吕简之这一辈,因为贪腐被御史弹劾,失了官了,只得灰熘熘地跑回了祖籍徐州,老老实实地做了一个土财主。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就是比马大,吕家累世积攒起来的名望和人脉毕竟不是盖的,吕简之到老宅后,很快就和当地的知府、县令建立了利益关系,并在后者的偏袒纵容下很快垄断了当地的珠宝绸缎业,并成为了徐州商行行长。吕简之富裕后,在乡下买了一大片土地,成为了整个徐州最大的地主。
虽说这吕简之又重新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毕竟丢了权柄,因此再不敢像以前那样骄横跋扈,而是老老实实地夹起尾巴做人,倒也在当地混了个好名声,最后寿终正寝了。
可是吕简之仍是有烦恼--他的独子偏偏是个不肖子。每当有人恭维吕简之的家财与民望时,吕简之总会摆摆手,摇头叹息道:"唉,这点区区家财算得了什么?若我那不肖的犬子能稍微懂点事,我宁可万贯家财作流水。″
原来,吕简之虽已失势,但内心一直渴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振兴家族,重返仕林,其子名字的“兴仪”,也正是取“兴仪子孙”之意。
但谁知这吕兴仪那是真不争气,他不可谓不聪慧,只是机灵劲全都花费在了男女之事上,打小时候就爱讨丫头婢女的便宜,长大后更是跟着狐朋狗友去穿街走巷。时间一长,吕兴仪就养成了轻浮贪婪的坏毛病。吕简之虽也曾不惜花费重金从省城请来私塾先生以圣人之道教导儿子,只可惜全无收效,吕兴仪依旧我行我素
后来老爹吕简之驾鹤西去,吕兴仪没了管束,贪婪傲慢的本性更是暴露无遗,经常带着狐朋狗党鱼肉乡里。
久而久之,黄龙镇的父老百姓们是恨透了他,可却拿他是毫无办法。当地人于是编了条俗语,说这黄龙镇有三虎,一只是山上吃人的吊睛白额虎,一只是县堂上端坐的大老虎,还有一只就是吕兴仪!人们都说,后面两只老虎比这吊睛白额虎还可怕,而这吕兴仪比之县令老爷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嘲讽他,百姓们还不约而同地在私底下称他为"淫驴"!说他就像只贪淫的驴子一样贪淫无度!
按说吧人厌狗嫌到了这个地步,吕兴仪怎么说也得收敛些吧?但他偏不,不仅如此,他对自己"淫驴″的绰号浑然不知,却反以"三虎之说″为容,甚至常常在喝得酒酣耳热时和他的狐朋狗党自矜吹嘘:"你们知道外边都怎么叫你爷们吗?黄龙三虎之首!那臭县令何德何能,算什么东西?也配与我并立?你们大伙评评,是不是这么个理?″一番话把席间众人弄得哭笑不得--他们可都知道"淫驴″的事呢,而且心中对此也深以为然,只是无人敢拂他的意,因此只好强圧着笑意道:″大哥勇勐盖世,虎首当之无愧!"
从此,吕兴仪便以"虎首″自居,愈发嚣张跋扈。
吕兴仪有五个儿子,也个个跟他老子一样不学无术,坏事做尽,他们见老子自称"虎首″,觉得十分威风,便也纷纷自称"大虎″、″二虎″、"三虎″、"四虎″、“小虎″。
父子几人横行黄龙镇几十年后,"虎首″吕兴仪已老病缠身,命不久矣。人之将死,他回想起自己作威作福的一生,终于害怕了起来。他害怕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孽,终究不免要子孙后代来偿还报应。因此一天到晚闷闷不乐。
吕兴仪的管家是个聪明的人,他看出了老爷的忧郁,于是就在一天私下里偷偷对他说:“老爷,您是在担心自己的身后是吧?”
吕兴仪被管家的话戳中了痛处,他长叹一口气,道:“是啊,你说人到了这个年纪,谁会不为自己的子孙着想呢?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我那几个儿子,唉...不提也罢...”
管家接着道:“老爷若担心自己的身后事,小人有一计,或许有用。”
“哦?那你快说呀!”
“老爷您不是素来信奉风水气运之说吗?一个好阴宅的作用不用小的多言了吧?您霍不趁现在先提前给自己找个风水宝地呢,这样您在百年之后也必能福祐子孙,吕家也一定会更加兴旺。″
"是啊!″吕兴仪连连拍手称赞,他确实也素来信奉风水气运之说,"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得亏是你提醒我啊。″于是连日来的阴郁遂一扫而空,厚赏了管家后马上就找来了几个儿子,命令他们马上带着重金去寻求高明的堪舆先生(测风水、坟宅的风水先生)。
五虎办事倒也麻利,很快就请到了一位邻县名头很响的堪舆先生张神仙。据说这张半仙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分金断水是无所不能。
这张神仙听了吕兴仪的诉求,拍拍胸脯表示小事一桩包在身上。
这张神仙看起来也确实是有两把刷子,没过几天就回到了吕府,一同带回了三个绝佳好穴:一为龙穴,能令子孙高官厚禄,世居尊位;二为虎穴,能令儿孙富贵满堂,日入斗金;三为福穴,能令儿孙满堂,个个长命百岁。
这吕兴仪听后就开始琢磨了,心想这有命没钱花也白搭,有钱就有地位,有钱子孙自然就能和睦相处。再说咱自己不就是条大老虎吗?虎穴虎穴,选它准没错!于是便打定主意,对这张半仙说,你就带我去那虎穴瞧瞧吧。
张神仙于是把他们和一些充场的百姓带到了一处山谷,吕兴仪一看,果真是依山傍水,气势凌人!心中欢愉,连连叫好,说就这里了。
吕兴仪毫不吝啬地答谢了张神仙,并委托他为自己举办葬礼。安排好后事后,没过多久,吕兴仪就一命呜唿了。
张神仙亲自主持了他的葬礼,他让人在墓穴旁边挖了一个小孔,众人莫解其意,但没过多久,就见其中冉冉升起一股青烟,张神仙抚手而笑:"这是福气入穴,几位公子,吕家气运旺不可言啊!″众人听后,个个不明觉厉,不由暗暗佩服眼前这位半仙,心想这下吕家得更加兴旺了。
但谁曾想,吕家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加兴旺,反而是意外一件件接踵而至。
原来,吕兴仪活着,他这五个儿子尚能维持明面上的和谐,结果待"虎老子″一死,这几个不成器的"虎儿子"就为了争夺家产而彻底撕破了脸,甚至不惜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无休无止的官司上,为此一度闹得满城风雨。紧接着,怪事又一件件接着发生:
先是虎老大在中午吃饭的时候,被一块骨头卡住了嗓子眼,给活活噎死了;随后虎老二在河边散步时,突然天下大雨,河水爆涨,结果给他卷进了河里活活淹死了;几天后老三、老四在山上游玩时,意外碰上山体滑坡,结果双双陨命了…后来,小虎作为他们唯一在世的亲人,为他们主持葬礼的时候,肩上抬着的棺材在路上突然滑落,砸到了他的小腿,结果他也没过几天就因为伤口感染一命呜唿了。
五虎接连暴亡,一时之间传为怪谈。即使是再厌恶吕家的人,此时也不免同情起他们来了。
于是,有好事者便开始怀疑起了张神仙,心想是不是他给人吕兴仪点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兴旺子孙的虎穴,而是一个能让人家破人亡的凶地!
有好事者便纠合了一帮小伙,专门赶到历景县找到了张神仙,质问他为什么要干这种断子绝孙的缺德事。谁知这张神仙听了,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自己给吕家点的明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虎穴啊?自己行走江湖多年,若是这都能看走眼,那早就合该饿死了。
那怎么会这个样子呢?他此时百口莫辩,因此只好带着众人再回到安葬吕兴仪的虎穴去查看究竟。
回到虎穴后,他才发现自己当初在墓旁挖的小洞竟被一块石头堵了个严严实实,懊丧道:″真是白白可惜了这个绝世宝地!我当初在它旁边挖的这个洞,名唤‘聚福井′,是专门用来给这个虎穴聚炁生福的,如今它给堵住了,福炁不通,洞里的炁失去福气,转为煞炁,真所谓‘阴阳相乘,祸咎踵门。炁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也。惜哉痛哉。″
说完,他面向众人,厉声道:"害人风水如同害人父母,是极损阴鸷的缺损事!莫不是你们当中有人存心想破害吕家,才故意把这‘聚福井′给堵了吧!″
众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连说:"吕老员外虽不厚道,但我们也断不会有人干这种祸及子孙的缺事的!″
张神仙听罢,微微颔首表示默认。
此时他突然想到什么,又问道:
“吕老爷入葬之后,这里可曾发生过什么怪事?″
众人仔细想了许久,才道:″怪事嘛,倒也确实是有一件。当初白天举办完葬礼以后,晚上这个方向好像传来过一声巨响,并伴有星许红光。我等只当是应了吕家兴旺之兆,也未作多想。″
"那是什么样的声响呢?″张神仙沉吟道。
"呃,就像…就像驴叫一样…″
"驴叫?″张神仙听后勐然睁眼,转身看看聚福井上的石头,并伸出中指在上面蹭了蹭,探进嘴巴里嗦了嗦,突然露出了一阵耐人寻味的苦笑。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大师?″众人看他这个表情,连忙问到。
″你们的这位吕老爷,想必生前干过不少昧良心的事。″张半仙突然发问道。
″呃,虽然在人家坟旁说这种事不太仗义,但…确实是…″众人面面相觑。
"唉,真难怪有道是‘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张神仙边走边叹,"这块石头啊,正是天上砸下的陨石…″
更讽刺的是,吕兴仪死后进入地府,阎王爷查看了生死簿后知其贪欲无厌,淫心无耻,直接将其打入畜牲道成为了一头驴。真可谓是"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又怎一个"报应不爽″了得!
上一篇:奸尼
下一篇:奸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