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积德
民间故事返回首页
且说有个富翁乐善好施,经常把钱借给附近的穷人。穷人给他打了借条,他就随手烧掉。富翁的儿子很不理解。富翁却说:烧了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在隋朝年间,在济阳这个地方,有个叫王怀仁的富翁,祖上留下不少田产,城里还有商铺,家资十分丰厚。这个王怀仁娶有一妻一妾,却只生了一个儿子,子嗣有些单薄。
王怀仁的儿子取名叫王天佑,这小子呀,不爱学习,整天就是吃喝玩乐。王怀仁很是担心,怕自己的家业落在这小子手里那还不得很快就败光了。他给儿子请了个远近有名的教书先生来授课。
教了不过半年,先生就来辞职,说道,王员外啊!不是我不努力啊,令郎实在我是教不了了,您还是另请高明吧。王怀仁就想,也许这小子可能不是学文的料,那要不就学武吧。问了一下儿子,儿子说,学武行啊,舞枪弄棒我可是很喜欢。王怀仁又花了大价钱请了有名的武师来教儿子武艺。
谁知这武师刚一开始教。儿子就哭爹喊娘,叫苦叫累,说什么死活也不学了。武师也很生气,就去找王怀仁王员外,您家公子不是学武的料,在下告辞。
王怀仁这气的呀,可他又不想让儿子这么胡混下去,得想个好办法。想来想去,决定让儿子学习经商,他找来自己商铺的管事,让他带着儿子学习怎么经商。开始的时候儿子王天佑还挺感兴趣,跟着学了好些日子。后来,管事的开始教他算账,他又烦了,每天都跑出去玩,管事的也是无可奈何。
王怀仁心想,我百年之后要是将这些家产交给儿子,那不是很快就败光了嘛。越想越难受,不免悲从中来,就老是暗自垂泪。王怀仁觉得儿子变成这样,大概是自己德行不够的缘故,就开始广做善事,多积阴德,好让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有个好福气。
那时候穷人还是很多的。王怀仁慷慨大方,时常借钱给周围的邻居,有商铺找他借钱,他也是来者不拒。人们每次都给他写借条,他随手就烧了,有人来还钱他也从不收利息,只要还了本金就行。王天佑就很不理解,他问父亲,王怀仁就说,烧了好,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这王天佑也不动脑子,听父亲这么说,也没多想,照样出去花天酒地。
就这么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连王怀仁自己都不知道借出去多少钱。多年以后,王怀仁终于是年老体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借出去那么多钱也没人还,也大大缩了水,远不如从前。临终前他就把儿子叫到床前交代后事。
儿子见此时王家比自己小时候穷了这么多,就有点儿着急了。于是就说道,爹,你这么多年往外借钱,那些钱从来都没收回过一分一毫,您要是走了,那我靠什么活着呀?王怀仁说,我就算都留给你,难道你自己不会把这些家产给花光了吗?我死以后啊,一切都靠你自己了。
想要学文就去找教书先生,想要学武呢,就去找武师,想要经商你就找咱们家那个老管事,说完就咽气了。
王天佑自己哪里会做生意,又没什么一技之长。半年以后,他就把家给败光了,身无分文,饭都吃不上。他知道父亲生前乐善好施,借了不少钱给别人,但是没欠条,怎么才能把账要回来呢?大家谁又会承认呢?实在没辙了,王天佑就去找了家里那以前的老管事。想在他那儿谋份差事。
这老管事几年前就辞职了,自己开了一个店铺。老管事就说,以前教你,你不肯学,如今你到我这里来,你只能从最底层做起,先去干点苦力,上码头上备货去。
王天佑也没办法,要不是吃不上饭,他可万万不会去干这种活。可是现在不干不行了,不干就得饿肚子。没办法呀,王天佑只能天天跟着苦力们去码头干活。
可是半年以后,这王天佑练出一身腱子肉,力气长很多,身体也很强壮,好多做苦力的人还都愿意听他调配。
他就成了码头苦力的管事。毕竟他有点见识。他要管着几十个人,又要管着码头上的货,那自然就得记账。王天佑就想着以前学的那知识,他就摸索着记账,老管事也经常到码头上来,也指点他一二。
王天佑很聪明,只要用心学什么都是很快就学会了。老管事一看,嘿。他能把码头上这事儿都捋顺了,就让他回铺子里来吧,教他进货出货如何谈买卖,如何记大账记小账。
又过了半年,王天佑已经把老管事铺子里的事儿都能打理得清清楚楚。老管事拿出一张房契给他。说道,这是一个布匹铺子的房契。这是老员外活着的时候让我给你留着的,你去自己经营这铺子去吧。
王天佑虽然会管理铺子了,但独立经营他心里还是没底。而且呢,他到这铺子一看。哪是什么铺子?就是一个空宅子,前面是店铺,后边能住人,仓库里就没几匹布,柜台上也都是空的。这怎么办呢?这干什么呀?卖什么呀?
王天佑一宿没睡,他也没闲着,把这个宅子收拾了一番,勉强可以住人,又把前面的铺面打扫了一遍,他就想着怎么能开张呢?天亮的时候,他就把铺门打开,这算是正式营业了。
他想了一宿,能想到的法子就只有一个,就是去找老管事借钱,先进些布匹来卖再说,谁知这铺门刚打开没多久,就有人上门拿了几吊钱给他,说是以前王员外活着的时候借他的,现在他来还。逐渐来还钱的人还越来越多,不到半天的工夫,柜台上已经堆满了钱。有的人他认识,有的人他根本就没见过。
这些钱足够支撑他这个铺子运营的了,下午老掌柜过来看他,跟他说,最近还会有人上门来还钱,你不必多问,收下就行。
王天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跟他说,说他以后就懂了,原来父亲是把留给他的财产分散到了众人手中。虽然不一定全能收回来,但终归是不会让他全败光了,在他有难的时候,这些钱可以救他一命。
从此,王天佑痛改前非,决定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大善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个故事说明了王天佑虽然小时候顽劣,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王怀仁呢,知道自己儿子的品性,并没有去强行改变他,而是多做善事,广结善缘,最终让儿子走上了正途。这才是真正的父爱如山呀!
上一篇:富翁变乞丐
下一篇:木棍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