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匪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五龙山上有一窝土匪,以麻六为首,约六七百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将军唐仪在离五龙山约百来里外的地方驻扎练兵,听说了不少这窝土匪干的坏事,对这窝土匪深痛恶绝,一直想着如何才能把五龙山的土匪给剿灭了,顺便让新兵们练练手。

不过五龙山地形十分复杂,易守难攻,麻六又十分狡猾,每一次抢劫过后,就迅速地龟缩回五龙山,只守不攻。让没有命令,就不敢大规模出兵的唐仪无可奈何。

于是唐仪写了奏折,请求出兵剿匪。可朝廷回复唐仪的是,五龙山不属于唐仪管辖,让他不要越界用兵。

唐仪只好留下探子盯着麻六,一有情况就赶紧来报告,希望能在麻六下山时截住麻六。如果能用小型战斗就把麻六灭了,就不会惊动朝廷了。

这天,探子来报告唐仪,麻六下了山,正往秋水镇而去,唐仪赶紧率兵士们去追击麻六。

谁知唐仪赶过去时,仍然迟了一步,秋水镇上一户姓王的人家已经被麻六给抢劫了,而且还被麻六给灭了门,连襁褓里的婴儿都没有放过。

这户王姓人家曾经给唐仪提供过情报抓麻六。那次只要麻六慢跑一步,就会被唐仪抓到,这次麻六是来报复他们的。

站在犹如人间地狱的王家,唐仪咬紧了牙关,青筋直暴,低吼了一声,沉吟了半天,才率领着士兵们回到了军营。

麻六这次灭门王家,彻底激怒了唐仪。但唐仪一时还不能立刻上山大规模带兵去剿匪。

五龙山属于另一县管辖,唐仪没有朝廷的命令,如果私自越界动兵剿匪,肯定会被朝廷责罚,因此他只敢打着练兵的旗号,动用一小部分兵去截杀麻六,所以才会屡屡无功而返。

这次,麻六特地下山灭王家满门,不仅残暴狠毒,而且明显是在挑衅唐仪。

回军营后,唐仪左思右想了一夜,最后下定了决心,再也不管朝廷怪罪不怪罪了,大不了就不当这劳什子将军。他点起一千精兵,趁夜悄悄地摸上了五龙山。

可五龙山上有机关,士兵们不但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且惊动了麻六。唐仪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才打到了麻六的土匪窝附近。

见唐仪已经打到自己的老巢了,麻六红着眼睛,带领着土匪们杀了出来。

唐仪这次领的兵士可不是新兵,而是在沙场上厮杀过的老兵。麻六才和唐仪一交手,就知道这次遇到硬茬子了,于是狡猾的麻六想趁着夜色悄悄地逃跑。

不过唐仪的目标就是麻六,他一直死死地盯着麻六。见麻六想跑,大喝一声就追了过去。麻六哪里跑得掉,没几个回合就被唐仪掀翻在地,抓了起来。

麻六一被抓,土匪们抵抗了一阵后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唐仪终于把五龙山的土匪窝给端了。

天已经亮了,唐仪清点了一下兵士的死伤情况,发现竟然死亡的有一百来人,受伤的有二百多人,心里十分的沉重,这么大的伤亡人数不知如何往上头报。

唐仪一气之下,就想杀了麻六,替死去的兵士们报仇。

副将曾江赶紧劝住了唐仪,提议唐仪道,把麻六的累累恶行写在奏折里上报朝廷,然后告诉朝廷,机缘巧合之下,已经把麻六抓住了,请求朝廷处置麻六……以后再想法子悄悄地把兵员的空缺补上……这样一来,避重就轻,也许能逃过朝廷的罪责。

果然,朝廷没有怪罪唐仪。但令唐仪极为吃惊的是朝廷竟然没有判处麻六死刑,而是要招安麻六。封了麻六做校尉,还把麻六的手下编成了一支队伍,由麻六带领,安置在了唐仪的军营中。

唐仪觉得麻六心狠手辣,做的都是没有人味的事,这样的人千刀万剐都不为过,谁知朝廷竟然招安了他。那些因剿匪而死去的兵士怕是做鬼都不甘心了。

唐仪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麻六等一群土匪安置在了军营的一个角落里,也不去理会他。他怕自己一看见麻六就忍不住抽出刀来杀人。

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后,周围的老百姓哭着喊着来找唐仪告状了,说是麻六带着一群人去抢劫他们,还动不动就打人。谁要是反抗,打得更厉害……还说要不是当上了这劳什子兵,他们就不是打人了,而是杀人……

唐仪一听,肺都要气炸了,真想一刀把麻六那伙子土匪都给杀了。

曾江赶紧劝唐仪:“将军息怒,麻六是土匪的时候您尚且杀他不得,现在他已经是兵营里的校尉了,您要是就这么杀了他,只怕脱身不得。”

“如何杀他不得,他骚扰百姓,就该受到军令惩罚。”唐仪怒气冲冲地道。

“麻六做土匪时,不知犯了多少罪,杀他一百遍都不嫌少,可朝廷却莫名其妙地招安他,这里面一定有蹊跷。将军还是得先弄清楚里面的内情再说杀麻六的事。”曾江缓缓地劝告着唐仪。

唐仪的火气慢慢地降了下来,他想了好一会,让曾江去寻两个机灵的士兵来。

曾江找来了两个士兵。唐仪把门关起来,给两个士兵交代了好一会儿的任务,才让二人离去。

第二天一早,一个士兵李三上了京城,一个士兵褚辰端着一盘子吃食笑嘻嘻地进了麻六的营房……

差不多半年之后,去京城的李三才回来,告诉唐仪说,他找到了唐仪京城的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到麻六之所以被招安,是李太傅出的力。

至于李太傅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帮麻六脱罪,让皇帝招安他,就不是他们能打听出来的了。

过了几天,被唐仪派去麻六营房里套消息的士兵褚辰也悄悄地过来禀告了,麻六贪吃,靠着一手好厨艺,他终于知道了一点消息,麻六有个亲弟弟叫麻七,唐仪攻上山前就被麻六派到了京城……至于去京城做什么就打探不出来了。

“我想我知道一点原因了……”曾江道,“麻六肯定和李太傅有什么瓜葛。将军您攻打五龙山时,麻六见势不妙,把麻七派到了京城去找李太傅求救……因此皇上才会被李太傅蒙蔽,竟然招安麻六,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校尉的职务。”

“这麻六和李太傅之间会有什么瓜葛呢?”唐仪的眉头紧锁,思索道。

“将军,那麻六十分狡诈,嘴巴极严,查问得多了,还会打草惊蛇。我们何不从麻七下手,他肯定知道不少东西。”曾江献策道。

“说到这里,小的想起一件事情来。小的打听到李太傅府上新来了一个小管事,专门负责采买府上女眷的胭脂水粉,趾高气扬的,很是令李府的人讨厌。那个小管事模样和麻六有几分相似,应该就是麻七。”李三急忙道。

“那人应该是麻七没错了。”唐仪道,“唉!可惜不能亲自到京城去审问一下麻七。”

“大人莫急,机会很快就会来了,还过一个月,就是大人您进京述职的日子了。”曾江笑嘻嘻地道。

“对呀,我怎么把述职的事忘记了呢?”唐仪一拍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时间飞快,转眼间唐仪进京述职的时候到了。

他正在准备东西,麻六突然来了,请求跟着唐仪一起进京。

唐仪气笑了:“你还真把自己当盘菜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有本事就自己进京去,我可没有本事带你去。”

麻六狠狠地瞪了唐仪一眼,悻悻地走了。

唐仪出发的时候,以为麻六会厚着脸皮跟着走的,谁知他竟没有走,只是狠毒地盯着唐仪,直到唐仪的身影看不见了,才咬着牙回去。

曾江告诉唐仪,麻六的神情不太对劲,去京城的路上要小心一点。

唐仪不在乎地一挥手,豪气道,怕什么,他打得赢本将军吗?

曾江只有笑着摇头。

去京城的路上一点事都没有,唐仪就笑曾江被吓破了胆,草木皆兵。

曾江却脸色凝重地道:“那麻六是心思缜密之人,进京路上,将军若有事,朝廷很快就会知晓,所以他才没有动手。看来,回来的时候就要倍加小心了。”

唐仪还是觉得曾江过于小心,那麻六不过一个土匪而已,哪里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

到了京城,唐仪去述职,曾江想法子找麻七。

麻七要负责购买李太傅府里女眷的胭脂水粉,每天都要在外面走动,曾江只要在李府门口守株待兔就行。

曾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一大早就在李太傅府四周转悠,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才看到一个管家打扮,模样和麻六有几分相似的男子走了出来。

一旁的李三轻声告诉曾江:“就是他。”

曾江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那男子开始一直在热闹之处购买东西,曾江没法动手,正在暗暗着急之时,那个男子看到了一个模样俏丽的卖花女子,色眯眯地跟了过去。

女子被男子追赶,很是嫌恶,怒斥男子。男子满不在乎,仍然涎着脸跟着女子。四周的人没有出头谴责男子的,反而纷纷避让,看来是司空见惯了。

卖花女子被男子逼到了一个僻静的小巷里,惊慌失色,曾江却暗暗高兴。把脸一蒙,就冲了上去,根本没有费什么功夫就把男子制住了。

女子感激不已,泪流满面地告诉曾江,男子是李太傅府上的管家,仗着李太傅的势,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干,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

曾江点头,让卖花女子快走。

卖花女子走后,曾江掏出把刀来,男子吓得面如土色,曾江问什么就答什么,一点也不敢隐瞒。

男子果然是麻七。不过可能麻六也知道自己的亲弟弟不靠谱,麻七知道的也很有限。他是带着一个密封的蜡丸和一句话进京来找李太傅的。

蜡丸里面有什么麻七不知道,因为麻六说了,打开了再拿给李太傅,李太傅一定会杀了麻七的。

麻七只记得那句话,当即就抖抖索索地念了出来:“青争口,袁媚娘,恩情四尺长”。

曾江听得一头雾水,只得把麻七念的这几句话牢牢记在心里,回去再计较。

事情都问得差不多了,曾江本来想把麻七放回去的,但转念一想,麻七嘴巴不牢,要是他回去把今天的事告诉李太傅,李太傅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查到唐将军身上,那唐将军就会有麻烦。

再说这麻七也不是什么好人,今天若不是自己,那个卖花女子还不知会被他怎么样呢……

思索了一会儿,曾江下定了决心,把麻七的脖子一扭,麻七连叫都没有叫出来就软绵绵地倒了下去。

曾江本想把麻七的尸体就这么扔在巷子里的,又怕李太傅过问起来,连累那个卖花女子。就把在一旁放风的李三叫来,两人把麻七的外衣脱了下来,盖住头,把麻七背出去,扔到河里喂鱼去了。

再说李太傅府上,本来就没人待见麻七,麻七不见了,也没有哪个想多问几句。李太傅留下麻七也是被麻六所迫,如今麻七莫名其妙不见了,他暗暗高兴,就更不会过问了。

曾江回去后,把麻七念的那几句话告诉了唐仪,唐仪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很快唐仪就要回到驻地去了,走了一天后,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大客栈歇脚住宿。

过了不久,一个老道走了进来,着力看了大家几眼。

曾江一路上都十分小心,见老道频频看向众人,不免多看了老道几眼。

被曾江看了几眼,老道似乎有点惊慌,曾江更是留了心。

晚上的时候,因行路辛苦,大家都睡得很香,只有曾江不敢睡死了。

半夜三更的时候,曾江突然看到窗外有人影在晃动,悄悄地下了床,来到窗子边一看,一根竹管插了进来,有人正在往房里吹迷烟。

曾江把窗子勐地往外一推,窗外的人猝不及防,被窗子打在头上,不由得叫了一声,和曾江睡在同一间房里的唐仪也被吵醒了,把刀一拎,就从床上跳了起来。

这时曾江已经跳出去,把吹迷烟的人拎了进来,正是那个老道。

老道只会一些下三滥的东西,胆子极小,被唐仪和曾江一吓唬,就什么都招了。

老道是麻六拿一百两银子请的,他的任务是往房里吹迷烟。等唐仪等一行人中了迷烟晕倒后,自然会有人回来结果唐仪等一行人的性命。

果然,一炷香的时间后,老道发出了信号,几个蒙着面的黑衣人就来了……都被埋伏在暗处的唐仪等人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审问,果然是麻六派来的,他竟然真的想杀唐仪。

唐仪气得直咬牙,冲大家使了个眼色,大家伙会意,一人拎着一个带了出去……

一段时间后,大家回来了,告诉唐仪都处理干净了。只有曾江又把老道拎了回来。

老道已经被吓晕了,软绵绵地躺在地上。

“你把他又带回来干什么?在这里杀人会连累店家的。”唐仪急忙道。

“将军,刚才卑职问了一下这个老道,他会制许多种药……”曾江高高兴兴地告诉唐仪,“对付麻六,得用上这个老道。”

唐仪回到了军营,留守的下属都来汇报军务,向唐仪问安。麻六没来,让人来向唐仪请假,说是生病了。

唐仪心里在冷笑,面上却是十分和蔼可亲地询问麻六得了什么病,要不要紧。

一会儿军务处理好后,唐仪又亲自来看麻六。

听见唐仪进来了,麻六赶紧躺到床上去装病。

两人皮笑肉不笑地寒暄了几句,麻六就试探着问唐仪,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唐仪笑着摇头:“怎么会,一路平安得很。”

麻六疑惑地看了唐仪好一会儿。

过了几天,褚辰悄悄地来到了唐仪的营帐中,唐仪把一包老道制作的药粉拿给了他……

第二天,麻六突然发了疯,四处乱跑,到处嚷嚷。虽然说话颠三倒四的,但有心人细心整理一下,还是把他说的弄明白了,麻六说的事情和李太傅有关……

麻六嚷的是,李太傅年少的时候,曾经在一个叫静园的地方,得到了一个叫媚娘的妓女的资助,才能进京赶考。

李太傅去赶考时,曾经发誓,只要出人头地了,一定会回来娶媚娘,报答媚娘。谁知李太傅考中榜眼被封官后,又后悔了,觉得娶一个妓女会被人看不起,说闲话的,回去后,掏出四尺白绫要勒死媚娘。

唐仪和曾江这才明白麻七说的那几句话是什么意思。青争是个“静”字,口袁是个“园”字(园的繁体)。恩情四尺长,指的是李太傅恩将仇报,拿四尺白绫想勒死媚娘的事……

只不过媚娘当时只被李太傅勒得闭了气,还没死,恰巧那时正在做龟公的麻六有事进来找媚娘,李太傅赶紧跳窗逃跑。

麻六发现窗子大开,媚娘倒在地上,赶紧救媚娘……媚娘醒来后,愤恨之中把事情都告诉了麻六……

后来媚娘怕李太傅知道自己没死,又回来杀她,就远远地躲了起来。

再后来,麻六做了土匪,被唐仪所抓,麻六就让麻七进京,告诉李太傅那几句话,又写上“当年麻六救我,如今我救麻六。麻六若死,天下皆知当年之事”的纸条封在蜡丸里,拿给李太傅……

那时的麻六是光脚不怕穿鞋的,而李太傅已是位高权重,容不得名声有半点瑕疵,只好努力替麻六周旋……

麻六嚷的话像风一样从军营里传了出去,一传十,十传百……半年后连京城都知道了……

终于有一天,李太傅上书“告老还乡”,路过唐仪的军营的时候,咬着牙问唐仪,麻六何在?

唐仪淡淡地道:“早死了!他发了疯,失足跌进了水塘里淹死了。”

曾江在一旁暗暗好笑,李太傅一倒台,唐仪就对麻六举起了刀。麻六是唐仪杀的,那一窝被“招安”了的土匪,也都是唐仪杀的……唐仪说了,不杀他们,对不起那些因剿匪而牺牲的弟兄们,对不起被灭门的王家,对不起那些受害的百姓……

李太傅告老回去,有一天出去游玩,正骑在马上,突然马被人扔了一块石头,受了惊,李太傅从马上摔了下来,当场就没了……有人说,扔石头的似乎是个老妇人,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叫她媚娘……

上一篇:耿十八

下一篇:赌命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