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公还阳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汤公的名字叫汤聘,是辛丑年间的进士。他身患重病处在弥留之际的时候,忽然觉得身体下部有股热气,渐渐往上升。升到大腿处,小腿就死去;升到腹部,大腿又死去。升到心窝处,心却最难以死去。
于是童年时代的往事以及许多细小琐碎早已遗忘的事情,都随着心血涌来,像潮水般在心头一一浮过。每回忆起一件善行,就觉得心中清净平和;想起一件恶行,心中顿觉懊悔烦躁,就如同放在油锅里煎炸一般,那痛苦滋味,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
想到七八岁时,他曾探鸟巢掏出幼雏杀死取乐,只是这一件事,就使他心中的热血像潮水一般翻涌,大约有一顿饭的工夫才慢慢地平静下来。直到平生所作所为,一一如潮水掠过他的心头,才觉得那股热气一缕一缕地穿过喉咙,直入脑部,又从头顶冒出,就像炊烟一样向上升腾,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魂灵才脱离身体飘然而去,忘掉了躯壳。
那魂灵飘飘荡荡,无依无归,在城外的路上漂泊。这时,一个巨人走过来,足有几丈高,他拾起汤聘的魂灵,放在袖子里。魂灵一进入袖筒,发现里面人已很多,肩腿相压,空气污浊,令人憋闷不堪,实在无法忍受。汤聘忽然想起只有佛祖可以解救危难,就祷念起“阿弥陀佛”来,才念了三四声,魂灵就飘出了巨人的袖筒,掉在地上。
巨人马上把他拣了回来,这样巨人拣回他三次,他从袖中又掉落三次,最后巨人终于走了。汤聘的魂灵孤零零地呆在那里,不知该往哪里去才好。想到佛祖在西土,于是就向西方走去。
不多时,看见路旁有一个和尚在打坐,他就向前施礼问路。和尚说:“凡是读书人的生死簿,都由管功名的文昌帝君和管教化的孔圣人二位掌管,你必须先到他们那里一一注销了名字,才能离开阴间到别处去。”汤聘又问文昌帝君和孔圣人的居处,和尚一一告诉了他,汤聘于是朝和尚指示的方向奔去。
不一会儿,汤聘来到孔圣庙,见孔子面朝南端坐在那里,于是他像活着时一样跪拜施礼。孔子说:“生死名册的变更,仍然归文昌帝君掌管。”于是指给他去找文昌帝君的路。
汤聘又急忙向前赶去,见有一座殿阁,像帝王的宫殿一样雄伟壮丽。他低头弯腰恭恭敬敬地进去,果然里面有位神人,长相与世间所见过的文昌帝君像一模一样,汤聘跪伏在地,虔诚地祈祷。
文昌帝君知道汤聘的来意,一边翻检名册一边说:“你为人诚实,品格端正,理应生还人间。但是你的躯体已经腐烂了,除了观音菩萨,谁也无能为力。”于是又指给他一条路,让他急速去见观音菩萨,汤聘听命前往。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一片繁茂的树木和竹林,掩映着一座华丽的殿宇。
进去一看,只见观音菩萨梳着田螺形的发髻,神态端庄,金色的面容如满月般美丽,座前的宝瓶内插着杨树枝条,依依低垂,葱翠如烟。汤聘恭恭敬敬地叩拜,叙述了文昌帝君的那番话,观音菩萨表示很为难。汤聘不住地哀恳。
旁边有位罗汉说道:“菩萨可以施展大法力,撮土可以当肉,折柳枝可以做骨头。”观音菩萨就答应这位罗汉的求情,亲手折下柳枝,倒出宝瓶中的水,和上净土成为泥,把柳枝和泥都拍附在汤聘的身上。让仙童把他送回停放灵柩的地方,把灵魂推到躯壳上合到一起。
这时,汤聘的棺材内发出呻吟和翻身的声音,汤聘的家人都十分惊骇地聚集到棺前。大家打开棺木扶他出来,汤公已霍然痊愈。算来汤公气绝已经七七四十九天了。
上一篇:寻找异士
下一篇:羊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