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尸人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二月十九的清晨,虽然才天亮不久,但京城仍然如往日一样,已经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了。
京兆府府尹徐方有一耳朵没一耳朵地听着大堂上憔悴瘦小,穿着粗布衣服的穷苦妇人周氏在哭诉,她的女儿被平王派人抓走了,两天后,尸体被扔在了乱葬岗……女儿的死状惨不忍睹……
周氏悲伤至极,徐方的眼睛却不时熘向日晷(古代的计时器),想着等下堂后,中午去哪里吃点好的,最近自己可真是累坏了。
也不知平王发什么疯,总是抓人进王府去,不管男女老少,也不管高矮胖瘦,然后隔几天,乱葬岗上就会多几具尸体……惹得老百姓们一个个排着队地来告状。
徐方想着自己只是个小小的府尹,既不敢去平王府要人,更不敢去抓平王,只得想方设法地安抚老百姓……
这些日子,嘴巴皮都被磨去了一层,徐方心里不由得自嘲。
周氏终于哭诉完了。
徐方不痛不痒地安慰了周氏几句,正想退堂,一个脸膛黑黑的樵夫进来了,神色很是惊慌:“大……大人,城外五里坡有妖怪……”
徐方更烦躁了。
老百姓们从未读过书,看到点不同寻常的事就大惊小怪。
“什么妖怪呀?”徐方打起精神问道。
“草民不知道那是什么妖怪,只看到那个妖怪从土里跳出来,一下子飞那么高,一会儿就钻进林子里不见了……”樵夫一边激动地诉说,一边比划着。
“哦,知道了!”徐方只想赶紧打发樵夫走。
“就……就这样!”樵夫不禁有些目瞪口呆,官府不派人去抓妖怪吗?
“那还要怎样?”徐方把脸放了下来。
樵夫不敢吭声了,被灰熘熘地赶了出去。
过了些天,徐方照例上了堂,又有人来告状,求徐方去找平王要回家人。
徐方正要打发告状的人走,突然,“咚咚咚,咚咚咚”几声鼓声响起,竟然是皇宫门口的登闻鼓被人敲响了……
天呀!居然有人在敲登闻鼓!!!
大家不约而同地向着皇宫门口涌去,想看看是谁不要命了,竟然敢敲登闻鼓……
来到皇宫门口,只见一个蓬头散发,身材瘦小,脸上脏污无比,浑身乱七八糟裹着一些破衣烂衫的乞丐正在敲登闻鼓。
大家都很惊讶,敲登闻鼓的居然是一个乞丐!
乞丐似乎没有什么力气,尽力敲了几下就坐在了地上,等着官兵来把自己带去滚钉板。
朝廷规定,民告皇亲国戚,才能敲响登闻鼓。
但是,敲了登闻鼓过后,就得滚钉板。
只有滚过了钉板,才能把状子递上去,上达天听。
可一般的人滚过钉板后,都活不下来,可以说是用命在告状。
但,即便是用命去告状,也不一定能讨回一个公道。因此,那个登闻鼓摆在皇宫门口,也就是一个摆设,从来没有谁去敲过它。
滚过钉板后,那个乞丐脸白如纸,浑身是血,连衣服都浸透了,仅仅只剩一口气在胸口吊着,实在过于凄惨,不少人都不忍心看,连忙闭上了眼睛。
那乞丐用仅剩的一口气,哆哆嗦嗦地递上了保护得好好的状子,才昏迷了过去。
皇帝嫌状子上面沾有血迹,让太监把状子读给自己听。
太监开始读得还挺大声,可是读着读着声音就渐渐地小了……
那个击登闻鼓,滚钉板的人告的是皇帝的弟弟平王。
平王今年三十岁,长得唇红齿白,玉树临风,俊美无匹,百姓们都偷偷地叫他“玉面狼”。
平王比皇帝小了整整二十岁。
当年皇帝登基,十分惨烈,几乎把他的兄弟叔侄都杀光了。
只有才三岁的平王,年纪既小,生母又只是一个宫女,根本构不成威胁,便留了下来,成了皇帝“兄友弟恭”的证明。
平王在皇帝身边长大,别的都没学到,阴狠毒辣,把人命当草芥却学了个十足十。
乞丐的状子上面写着,告状人姓周,要告之人是平王。平王以虐杀百姓为乐,许多平民无辜惨死在他手上,自己的女儿也是被平王所杀……恳求皇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让那些死去的百姓得以瞑目……状子后面则列举了好些被平王所杀的百姓的名字……
皇帝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沉思良久,皇帝命人把徐方叫进了宫,让他负责审理案子。
“徐卿,这个案子你可要审得清清楚楚的,既不能让百姓们说闲话,又不能让平王背黑锅……”皇帝意味深长地道。
徐方暗暗叫苦,皇帝这是摆明了要偏袒平王。可那个人登闻鼓一敲,钉板一滚,早已经轰动了京城……
怎样才能做到既让皇帝满意,又不让老百姓说闲话呢?估计连神仙都为难!
徐方回到家后,长吁短叹,茶饭不思。
徐方的夫人姓李,很有心计,见徐方那么为难,便提醒徐方:“你愁什么,听说那个告状的人还有一口气,你先命人把那个告状的人送到医馆去好好医治,如果那人能说话了,你便去了解一下情况。然后以禀告案情为由,去宫里狠狠地摔一跤,差事不就脱手了吗?”
徐方连忙给李氏作揖,真心诚意地夸赞李氏聪明。
李氏微微一笑。
徐方要是把差事卸了,肯定是大理寺卿梁思萧接手。至于梁思萧如何头疼,那就和徐方无关了。
梁思萧今年二十八岁,在大理寺已经十年了。他从小小的寺直做起,破了几起大案才慢慢地升为了大理寺卿。
徐方出了家门,便到宫门口去看那个告状的乞丐。
已经好几个时辰了,只有一个好心人给那个乞丐灌了几口水。徐方以为乞丐早就没气了,谁知还活着。
徐方暗自感叹那个乞丐还真是命大,赶紧命属下把乞丐抬到了医馆。
小学徒来给乞丐清洗上药。
才把衣服解开,小学徒慌忙跑了过来,结结巴巴地向徐方禀告:“大人,那个乞丐是……是个妇人!”
徐方有些吃惊,仔细看了妇人几眼,这才发现就是那个来京兆府哭诉女儿惨死的周氏。
倒是性子刚烈的人,徐方心想,吩咐请医女来给周氏清洗上药。
医女给周氏清洗干净,上好药,又重新换上了衣服,周氏都没醒来。
徐方不免担心周氏就这样死去,短时间里就找不到由头进宫了,又花钱请医女彻夜照顾周氏。
第二天周氏终于醒了过来,虽然还很虚弱,但总算活了下来。
徐方装模作样地问了周氏几句话,立即进宫去给皇帝禀告,谁知走路太急,“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破血流,连走路都困难了。
皇帝心知徐方这是在想方设法推卸差事,十分气恼,革了徐方半年的薪奉,果然让梁思萧接着办案,周氏也被抬到了大理寺。
梁思萧同样被皇帝敲打了一番,示意他既要包庇平王,又要安抚好百姓。
把状子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梁思萧悲愤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平王在皇帝身边陪伴了二十年,皇帝挺倚重他,也很信赖他。若是秉公办理,让平王获罪,皇帝根本不会答应。
可老百姓们就该无辜惨死吗?梁思萧心里沉甸甸的,也是头疼不已。
想了又想,梁思萧决定先去平王府见一见平王,哪怕能劝他少造一些杀戮也好。
见了平王,梁思萧不由得暗暗赞叹,好一副相貌。平王已经三十岁了,可他却显得十分年轻,如同一个翩翩少年。
可惜那如潘安宋玉一般的容颜下,却有着一颗极其残忍冷酷的心。
“梁大人,找本王有何事?”平王笑眯眯的,像是根本不知道周氏敲登闻鼓告他的事。
梁思萧干脆直言:“禀告王爷,有人敲响登闻鼓,到皇上面前告了您一状……”
“那有什么?”平王满不在乎,“那人死了没有?要是没死,你再补上一刀即可。”
梁思萧不由得语塞。
见平王和自己说了两句话就要走,梁思萧赶紧上前再次行礼道:“王爷,毕竟是告到了皇上面前……并且京城内外都轰动了……”
“怎么,皇兄是派你来抓本王的?”平王似笑非笑地看着梁思萧。
“那……那倒没有!”梁思萧吞吐道。不由得暗暗吐槽,不仅不抓你,还想着替你开脱呢!
“那就结了!”平王挥挥手,“钟发,送客!”
一个身材瘦长,面目阴鸷的中年男子应声出现,伸手请梁思萧离开。
梁思萧的脸色不太好看。
梁思萧来平王府一趟,本来想劝劝平王的,谁知得了一肚子气回去。
回到大理寺,梁思萧也是一筹莫展,平王的案子根本没法办。
梁思萧既没办法阻止平王,又抓不了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百姓被他荼害……这让梁思萧难过得吃不下睡不着。
思来想去,梁思萧又打算去找皇帝。希望皇帝能改变主意,不再包庇平王。
梁思萧来到皇宫,已经五十多岁的皇帝竟然在和一群小宫女放风筝,玩得不亦乐乎。
见皇帝玩了好一会,终于坐到了凉亭里歇息,梁思萧正想上前拜见皇帝,却听见皇帝对一旁服侍的大太监道:“幸亏有平王替朕寻来仙丸,要不然朕哪里能这样精神十足。”
说着,还有意无意地瞥了梁思萧一眼。
梁思萧心里凉了半截,一句关于平王的话都没提,怏怏地出了宫。
回到大理寺,百姓们已经知道梁思萧接手周氏状告平王的案子了,纷纷来到大理寺哭诉,求梁思萧为自己的冤死的亲人讨个公道。
梁思萧郁闷极了!
这时,平王府的钟发突然来了,说是平王府发生了一桩十分奇怪的命案,听说梁思萧破过几起大案,能力不错,因此请梁思萧过去看看。
梁思萧很不想去,他不想替暴虐无道的平王出力破案。
钟发一脸阴沉地看着梁思萧,紧握着剑柄的手暴出了一根又一根的青筋。
梁思萧勐地想起了去年冬天的事,一个言官当着众人的面大骂平王草菅人命,残暴不仁。结果没过几天,那个言官就被人杀死在家里,一剑毙命……
梁思萧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跟着钟发来到了王府。
王府里死的是平王的侧妃青玲。
青玲长得极美,虽然已经三十二岁了,比平王还大两岁,可她的肌肤如刚剥壳的鸡蛋,又如才满月的婴儿,细嫩柔滑无比,看上去,如同少女。再加上她还特别善解人意,因此很得平王欢心。
上半夜的时候,青玲还服侍了平王一番,等平王躺下了之后才离开。
平王小时候见到过杀戮,很没有安全感,喜欢一个人睡,不许任何人陪寝,就算是和王妃的洞房花烛夜,他都是圆房之后独自就寝的。
到了清晨,青玲房中突然传出来几声惊恐至极的叫喊声,连平王都被惊醒了。
大家来到青玲的房中,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见青玲脸色煞白,圆瞪着双眼,双颊凹陷,皮肉干皱,叫她也不应,竟然已经死了。
服侍青玲的几个丫鬟面如土色,缩在一旁瑟瑟发抖。
问丫鬟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丫鬟们吓得抖个不停,说一醒来就看到侧妃脸色苍白如纸,眼睛瞪得大大的,觉得有些不对劲,再去仔细看了看,才发现侧妃没气了,因此吓得大叫起来……
梁思萧告了一声罪,上前看了一下青玲的尸体,目测没有任何外伤,也不像是中了毒。
“不用再看了,本王已经让人仔仔细细地查看了,她全身上下,没有任何一点伤痕,也没有中任何毒。”平王皱着眉头道。
“那……那侧妃娘娘是如何……”梁思萧迟疑着,吞吐道。
话未说完,平王已掀开了青玲身上的被子。
梁思萧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那青玲浑身苍白干瘪,竟像是被什么吸干了阳气而亡。
“王爷,这是邪祟呀……”梁思萧斟酌着言辞,想趁机劝一劝平王不要再杀人了。
可还没等梁思萧措好词,平王已恼怒道:“这分明是有人在故弄玄虚害本王的侧妃,哪有什么邪祟?”
梁思萧只好把剩下的话都咽回了肚子里,查问王府的下人,替平王破案。
整整忙乎了大半天,什么都没有问出来。
平王已经极不耐烦了,让随从把几个服侍青玲的丫鬟都拉下去,等着被处死。
梁思萧于心不忍,再三替几个丫鬟求情。
平王皮笑肉不笑地对梁思萧道:“你能保证三天之内破案,本王就不杀她们。”
梁思萧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如何破案的梁思萧又被叫到了平王府。
这次死的是钟发。
钟发有一身好武艺,对平王又忠心耿耿,是平王的得力手下,平王一直非常倚重他。
昨天晚上,平王还召见了钟发,让他赶紧去玉屏山一趟,把玉溪道长找回来。
虽然当着梁思萧的面,平王不肯承认是邪祟,但他内心里还是认可梁思萧的话的。
谁知第二天一早,钟发就和青玲一样,死在了床上,连死状都和青玲一样。
平王有些恐慌起来,见了梁思萧,噼头盖脸地责骂了他一通。
梁思萧十分委屈,这样没有任何伤口,又不是中毒的死法让他从何查起?
没有办法,梁思萧又把有关人等找来一一询问。
大家都说钟发性格孤僻,极少于人来往,昨夜王爷召见后,他就回了房……第二天一早,给他准备好了马匹干粮,服侍他出发的人去叫他,才知道他已经死了。
“这府里就没有任何异常吗?”梁思萧皱着眉头问道。
“花匠老曾说花圃里总是出现坑,填平了,过一晚又出现了,不知算不算异常?”一个仆人讪笑道。
梁思萧还未回答,一旁的管家训斥道:“老曾偷懒,自己种花不上心,被狗刨出个坑,也拿出来说道。”
梁思萧本来想去花园看看的,听管家这样一说,便打消了念头。
到了第三天,平王府的管家又没了,和青玲、钟发一样的死法……
平王吓坏了,也没心思追究梁思萧三天过去了,还没有破案的事,匆匆忙忙地跑到了皇宫,不肯回平王府了。
接着,第四天,第五天……平王府每天都会死一个人,而且死状都一样……可杀人的是谁,怎样杀的人,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平王府的下人们吓得坐立不安,有求神的,有拜佛的,还有的人则一到晚上就偷偷地离开平王府,等天亮了才悄悄地回来。
这样过了七八天,平王府一连死了七八个人,平王府的人吓破了胆,老百姓们却是拍手称快。
平王府不停地死人,平王有家不敢回,皇帝生气极了,召见了梁思萧,逼着梁思萧赶紧破案。三天之内把杀人凶手找出来,否则,让梁思萧提头来见。
梁思萧愁眉苦脸地出了宫,头都大了,他到哪里去找杀人凶手啊!
到了晚上,梁思萧对王府死人案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便决定亲自去平王府住一晚。
妻子怕梁思萧在平王府遇到危险,死命地拉着梁思萧,怎么也不许梁思萧去。
梁思萧苦笑着告诉妻子,破不了案,他也是死路一条。
妻子泪水涟涟地道:“那我陪你去,咱俩死都要死在一起。”
“可孩子们怎么办?”梁思萧的眼圈也红了,问妻子。
妻子犹豫了。
梁思萧轻轻地拉开妻子的手,安慰她道:“这些日子死的人都是平王府的人,我不是平王府的人,不会有事的。”
在妻子的泪眼中,梁思萧来到了平王府。
这时的平王府寂静得可怕。
平王进了宫后,平王妃便回了娘家。
平王的几个侍妾也找借口出了平王府,住到了庵子里,说是替平王府去求佛,一直没有回来。
没有了正经的主子,平王府的下人但凡有点办法的,晚上都不会留在平王府。
梁思萧进了府,只有几个年纪不大的丫鬟和小厮抖抖索索地迎了出来。
见了梁思萧,几个丫鬟小厮就像有了主心骨,围在梁思萧身边,都不肯离去。
梁思萧问几人平王府的情况。
一个才十来岁的小丫鬟告诉梁思萧:“昨天晚上府里没有死人。”
“可王爷的长随赵三却死了。”一个十四五岁,模样十分机灵的小厮告诉梁思萧。
“赵三没有住在府里?”梁思萧问道。
“他替王爷办事得力,王爷赏了不少钱给他。他在城北买了一座宅子,晚上都是回宅子住的。”小厮道。
“赵三也死得很奇怪吗?”梁思萧心里一动,继续问道。
“是的,和那些人一样的死法。”小厮哆嗦着回答道。
“那些死了的人是不是都是替王爷办事得力的人?”
“好像……是的。”小厮迟疑道。
“这就对了!”梁思萧道,“那个杀人者是在报仇。”
“报仇?”小厮和丫鬟都有些奇怪。
梁思萧笑了笑,不吭声了。
平王杀了那么多的百姓,安知民间没有能人异士以杀止杀?
只是,冤有头,债有主,那个手法高明的杀人者为何不干脆杀了平王呢?
梁思萧的猜测果然不错,这一晚平王府没有发生什么事,可住在客栈里的一个仆人却死了。
梁思萧想着,得把帮平王干坏事的人找出来,再跟着他,就能找出杀人凶手了。
于是梁思萧又来到了平王府,找到了那几个丫鬟小厮问情况。
因为这两天平王府不死人了,好些个下人都回到了平王府。
梁思萧询问了一番,大家都说管家的侄子赵洪比较得平王的意。
梁思萧四处打听到了赵洪的住处,晚上便和手下一起,守在了赵洪住处的四周。
此时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大家心里都不免有点发毛。
半夜三更的时候,终于看到一个黑影朝着赵洪的住处飞速而来。
梁思萧精神一振,发出了撒网的命令。手下便手持一张大网,朝着黑影扑了过去。
黑影猝不及防,被网罩住,挣扎不开,急得只喊:“快点放开贫道,不然来不及救人了。”
梁思萧拿着灯笼一照,只见网里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
“大人,我们终于抓到杀人凶手了!”一个手下欣喜道。
“嗨,你们弄错了,贫道可不是杀人凶手,贫道是来救人的。”老道士跺着脚,急忙道,“快点放了贫道,也许还能赶得上救人。”
梁思萧看着老道也不像什么杀人凶手,沉吟半刻,命手下放了老道。
这时,院子里传出了几声女子的惊叫。
老道顾不得梁思萧了,一下子就跳进了赵洪住处的院子里。
梁思萧一挥手,几个手下一发力,把院子门给撞开了,大家也进了院子。
屋里传出来老道气急败坏的声音:“唉!迟了,迟了,又让那个东西跑了!”
梁思萧进了屋一看,赵洪已经死了!
赵洪身边一左一右躺着两个女子,不过都已经吓昏过去了。
梁思萧让手下处理赵洪的尸体,自己把老道拉到了一旁:“道长,你肯定知道一些内情,还请告诉我。哦,对了,在下梁思萧,在大理寺任职,未曾请教道长的法号。”
“原来是梁大人,贫道姓崔,道号逸阳。关于半尸人的事,的确知道一些内情。”崔道长爽快道。
“半尸人?”梁思萧惊奇道,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半尸人。
“说起这个半尸人,就不得不提贫道那不像话的师弟玉溪了……”
崔道长告诉梁思萧,他师父有一本关于邪术的书,为了以后能有法子制住邪术,师父没有销毁那本书,而是好好地收藏着。
没想到书被玉溪知道了。
玉溪想方设法找到了书,撕下了几页藏了起来。里面是关于如何利用人的精血炼制养颜丸,以永葆青春,益寿延年的邪术。
怕师父发现自己偷了几页书,玉溪偷偷下了山,来到了京城,认识了已人老珠黄的花魁青玲。
玉溪便拿青玲做实验,抓了几个小乞丐炼制养颜丸给青玲服用。
青玲服过养颜丸后,没多久就年轻漂亮了不少。
玉溪便和青玲商量好了,等青玲变得更加年轻美丽后,就把她和养颜丸一起献给平王。
平王见了青玲和养颜丸,非常高兴,立刻奉玉溪为上宾,还把养颜丸献给了皇帝。
皇帝已经五十三岁了,经常觉得力不从心。吃了几颗养颜丸后,精力充沛了许多,相貌也显年轻了一些,不由得大喜。
平王便趁势告诉皇帝养颜丸是如何炼制的。
皇帝毫不在意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些许小民,能为朕献上精血,是他们的荣幸……”
得了皇帝的话,平王便毫无顾忌了。不仅定期献养颜丸给皇帝,还偷偷地把养颜丸高价卖给其他达官贵妇。
这样一来,精血就要得多了。于是平王大肆抓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看到有人孤身在外,立马抓走……
后来,师父得知了书页被偷的事,马上让崔道长来京城抓玉溪。
玉溪便骗平王自己要去玉屏山闭关修炼,连忙桃之夭夭。
崔道长追了快一个月才把玉溪抓到,押回了山上。
玉溪老老实实地交代了所有的事情,师父又让崔道长赶紧来京城制止平王继续炼制养颜丸。
“那养颜丸本是伤天害理的东西,怎能存在人世间?而且,服用养颜丸,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些服用养颜丸的人,肯定会后悔的!”崔道长叹息道。
“那半尸人又是如何出现的呢?”梁思萧请教道。
“有一种人,心性极其坚韧,求生欲望十分强烈,如果机缘巧合,被埋在三阴交汇之处,就有可能变成半尸人。”
“半尸人惧怕阳光吗?”
“半尸人最开始如同鬼魅,在地下穿行,破土而出,等吸了足够的阳气后,慢慢地就敢白天出现了。”
“半尸人有神智吗?”
“半尸人没有神智。”崔道长摇摇头。
“那请问道长,赵洪是不是半尸人杀的?”
“是半尸人杀的。”
“那就奇怪了,道长也看到了,有两个女子和赵洪睡在一处,可半尸人为何只杀赵洪,不杀那两个女子呢?”
“因为赵洪曾经杀过人。杀过人的人身上会带着阴气,半尸人对阴气最为敏感。”崔道长解释道。
“哦,我知道了。平王府死的那些人肯定都帮着平王杀过无辜百姓,因此会被半尸人杀掉。”梁思萧点点头,终于明白了。
两个女子被叫醒了,哆哆嗦嗦地告诉梁思萧,是一个年轻女鬼俯身在赵洪口鼻上,吸干了赵洪的阳气,赵洪才会没命的。
“年轻女鬼?”
“从地下冒出来的,当然是女鬼!”两个女子吓得脸都白了。
梁思萧总算破了一半的案了,便请了崔道长一起回大理寺去。
没有崔道长的帮助,梁思萧可不敢去抓那个半尸人。
回到大理寺,手下来禀告,周氏好多了,想问一问告平王的事怎样了。
崔道长便问了周氏的事情,和梁思萧一起来看她。
见了周氏,崔道长连忙把梁思萧拉到了一旁:“那个半尸人肯定和周氏有关联。”
“为何这样说?”
“那周氏滚了钉板,只剩一口气了,随便治一治,都能活下来,可见她的心性之坚韧,求生欲之强。这样的人万中无一,因此那个半尸人应该和她有关联。”
“周氏的女儿……”梁思萧眼睛一亮。
“如果是周氏的女儿就更好了。”崔道长高兴道。
于是梁思萧和崔道长和周氏说明了情况,让周氏去把半尸人引出来。
周氏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周氏果然引来了半尸人。
那个半尸人竟真的是周氏的女儿素娘。
素娘被抓进平王府后,被放干血而死。
周氏在乱葬岗找到了女儿,不忍心女儿曝尸荒野,便把女儿埋在了槐树下。
没想到那槐树下便是三阴交汇之处,素娘破土而出,成了半尸人。
被樵夫看到,到京兆府告诉徐方。不过徐方并没有当回事。
后来素娘寻到了阴气最重的平王府,开始吸食阳气,先是杀了青玲,接着便是钟发……
难怪花匠说花圃里总是出现坑,原来就是素娘从地下钻出来,拱出来的坑。
而平王一直没有被吸阳气,则是因为平王只是开口吩咐,自己却从来没有动手杀过人,因此素娘一直没有找过他。
崔道长要把素娘带回山上去,看有没有法子帮助她,周氏不放心,也跟着崔道长走了。
京城没有了半尸人,奇怪的命案便不再发生。
梁思萧编好了说辞,准备去见皇帝,却被拦在了宫外。
好几天过去了,宫里突然传出丧钟声,接着便是太子登基。
梁思萧大吃一惊,四处打探,才得知皇帝和平王好端端地,突然疯了,互相撕咬,拉都拉不开,最后双双死去。太子没有办法,只得马上登基,主持大局。
过了没几天,有些大臣和贵妇贵女也突然疯了,也是相互撕咬……都被关了起来,有的过上几年,倒也慢慢好了;有的却一直疯到死才解脱。
日月如梭,转眼七八年过去了。这天,梁思萧去外地办差,看到一个老妇很像周氏,她身旁有个年轻妇人,牵着一个孩子,在明媚的春光中,正说说笑笑地走着。
梁思萧看着,不由得微笑起来,那应该是周氏和素娘吧?梁思萧想,她们都是心性十分坚韧之人。那样的人,更容易活在阳光下……
上一篇:纯阴术女
下一篇:狗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