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匠与文字狱

民间故事返回首页

篾匠早在唐朝便是三十六行之一,与木匠、船匠、石匠、泥匠合称五大工匠。

清干隆年间,干隆皇帝六下江南,途径浙江武义时,随行的三品带刀侍卫鄂容安,将干隆带到了武义县南部山区大溪口乡山下鲍村。干隆见此地青山环抱,翠色掩目,赞叹不已。扭头见一家竹器店的门口一老一小两个篾匠在编竹器,干隆就随手拿起一根竹片询问老者:“此为何物?”

老蔑匠随口答道:“蔑青。”

干隆把“蔑青”听成了“灭清”,浑身一震,强压恼怒,指着另一片篾片问:“那这片又是什么?”

老蔑匠头也没抬,如实回答:“篾黄。”

谁知干隆又把“篾黄”听成了“灭皇”。干隆龙颜大怒,吩咐随从手下,将老篾匠捉拿治罪!

“哎哟,皇上暂且息怒!我看老蔑匠人老体衰,口齿不清,要不,我们再找那个小篾匠来问问。”鄂容安知道皇上是误会了老篾匠的话。小篾匠年纪虽小,倒也机灵,接过鄂容安递过来的篾片,大声回答:“这是竹皮。”

干隆弯腰捡起一片黄篾,厉声喝问:“这又是什么?”小篾匠恭恭敬敬地回答:“这是竹肉。”干隆一时语塞。

见状,鄂容安解开了老篾匠身上的绳索,并示意他将干隆一行请进了堂屋。小篾匠又将几大盘鲜嫩、甘甜的山果捧上了桌。干隆逛了半天,这会儿正觉唇干舌燥,眼前这桌瓜果倒也正中下怀。

小篾匠见贵客们对桌上盛放瓜果的竹编盘子、果篮很感兴趣,忙不失时机“启蒙”一翻:“这些是用竹皮编的。这些青的蔑韧性强,光泽好,这些黄的篾质量差些,编织的东西价格就稍微便宜一点……”

老篾匠见干隆脸色缓和了下来,壮壮胆上前请罪:“皇上,请喝茶……”说着将一杯新茶奉到了干隆面前。

此刻桌上摆满了瓜果,干隆便道:“挪、挪、挪、往后挪挪……”一旁的鄂容安晓得干隆口中的“挪”,是要将桌上瓜果往后挪动,空出个放茶杯的地方,但他有心要帮武义免灾,急中生智,大声复述:“挪、挪,挪!山野老朽冒犯圣上,该当后挪!”随行太监心领神会,忙取出纸墨在“篾匠”两字后连添三个“挪”。

于是,在五大工匠中原本排列第二位的篾匠,按圣旨连挪三挪,挪到了末位。

上一篇:穷书生靠炒作抱得美人归

下一篇:盗命风筝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