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石奇案
民间故事返回首页
北宋年间,庐州出过一位赫赫名臣,以刚正不阿、为官清正而着称,这个人就是后世尊为“包公”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因曾任过龙图阁直学士及天章阁待制,所以又被称为“包龙图”、“包待制”。戏剧舞台和文学作品中常出现包公的形象,传说能够“日断阳夜断阴”。
当然真实的包公未必有这么神,但是他铁面无私、公正清廉的形象深得老百姓的肯定。尤其是在定远县当县令时,曾经为民做主破了不少疑难大案。
历史上的包公并没有那个“白月牙”,但确实不怒自威
这一天,有人报案,说是在定远县城不远处的荒山里发现一具死尸,包公带上随从立刻赶往现场。发现尸体处是一片偏僻的乱石岗,杂草丛生人迹罕至,还没到尸体近前就闻到腐臭味,一大群苍蝇“嗡嗡”乱飞。随从等人拨开草丛,包公上前查看尸体。
尸体面朝下,俯卧在地面,背后还压着一大块青石板,有几十斤重。包公命人搬开石板,将尸体翻过来,发现死者已经严重腐烂,根本无法辨认面容,看衣服穿着像是一个商人。死者身子下面压着一条布袋子,打开袋子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但是在袋子底部摸出来一枚印章,上面可以看出来刻有“宋记”这两个字。
尸体抬回县衙,经过仵作验尸,死者是头部被人用钝器大力击打致死的,除此之外身体没有其他外伤。初步来看,死者身上没有任何值钱财物,初步来看这桩凶杀案很像是抢劫杀人。
但是,这荒山野岭的,如果有陌生人靠近抢劫的话死者怎么可能不反抗,身上没有任何其他外伤,现场也没有打斗痕迹,说明很可能凶手是死者认识的人。可由于死尸腐烂严重无法辨认身份,除了那个布袋子和印章外也没有其他线索。包公决定还是用那枚印章“做文章”。
包公把全县的地保全都喊来,让他们辨认印章。这几个地保看过印章说,这个可能是布匹商人用的,他们为了区分哪些布是自己卖出去的,会在布匹上盖上自己店铺的印章。但是全县并没有哪一个布匹商人姓宋,也没有哪个店铺叫“宋记”。
案情仿佛又回到了原点,包公突然灵机一动,吩咐衙役,把盖在尸体身上的青石板搬回来,并且让差役在全县张贴布告,明天上午要在公堂上当众审问青石板。
告示一贴出去,全县就轰动了,老百姓议论纷纷:“人好审,石头不会说话怎么审?”结果第二天一早,县衙门外就挤满了围观群众,大家都想“开开眼”,看看县老爷怎么审石板。
包公看着人聚集的差不多了,一拍惊堂木,冲着石板开始发问:
“堂下石板,我来问你,布匹商人是谁杀的你可看到了?”
青石板“躺”在地上,自然是一动也不动。
“石板,你可知道是谁杀了布商,快告知本县。”
石板还是一动不动。
包公急眼了,一拍惊堂木:“大胆石头,不拿本官当回事。本县问话为何不语?来人呐,拖下去重打。”
衙役觉得莫名其妙,但是老爷吩咐的又不敢不听,于是就举起板子噼了啪啦的打起石头来。
打了一百板子,石头没啥事,掌刑的衙役手却震的通红。老百姓看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候包公一拍惊堂木:“大胆!公堂之上你等竟敢嘲笑本官,全部治罪!”
老百姓一看县老爷急了,急忙跪下求饶。包公说:“念你们初犯,可以不予治罪,罚每人上交三尺麻布。三日内交不上来者打二十大板。”
众百姓一听,三尺麻布倒是也没几个钱,二十大板可不好受,于是不到三天,布就交齐了。包公命衙役在这些布中寻找盖有“宋记”印章的布匹,果然找到几件,一对比和印章的图形完全一样。于是包公命人询问上交这几匹布的人是在哪里买到的,都说布是赵记布店买的。
于是包公令人把赵记布点老板带过来询问。
“你来看,这些布可是你的布点卖的?”包公问。
“是小人卖出去的布。”赵老板回答。
“你开的是赵记布店,何来‘宋记’的布?”包公又问。
“是,是一个姓宋的朋友送给我的。”赵老板额头有些冒汗。
“哪个朋友?哪个人?送了你多少布?说!”包公连续追问。
“我,我那个朋友,他……”
“你那个朋友被你杀了吧!还不从实招!”
在包公的威严下,心虚的赵老板心理防线终于被攻破了,说了实话。
原来,宋某是外地布商来本地收布,和赵老板在酒馆里认识的。聊天中,赵老板发现这个姓宋的布商带了很多银钱,于是见财起意,把他骗到乱石岗杀死,并且用石板压着尸体,随后将宋布商随身带的银两和收购的布匹全部一抢而空,不过没注意到袋子里还有一枚印章,而印章却是破案的关键。
最终真相大白,黑心的赵老板受到应有的惩罚,包公也将百姓上交的布匹全部如数退还。
上一篇:奸夫偷钱奇案
下一篇:抢婚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