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民间故事返回首页
古时候江州城梨花村,村北有一寡妇叫李淑梅,四十来岁,守寡已有二十多年;膝下有一子,名为赵友亮,孝顺懂事,母子二人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俗话说“望子成龙”,李淑梅一直希望儿子能博取功名,因为亡夫赵龙中过秀才,曾在衙门任职,只是和知县意见不和,遭打压后一怒之下辞职回乡,从此以教书为生。
赵友亮自然知道母亲的心思,尽管他努力念书,可惜没有读书天赋,直到十三岁毫无建树,于是他和母亲商量后,放弃念书的念头,一心帮着母亲耕田种地。
尽管母子二人非常勤快,可多年的旱涝,让庄稼地收成少了许多。
为了养家糊口,赵友亮另辟蹊径,开始打鱼,闲暇时还干起樵夫的行当。
一晃三年过去了。
此时赵友亮已满十六岁。
看着儿子高大英俊,只是因为家里太穷,一直没能成家,为此李氏非常自责,抱怨自己没本事。
本以为儿子或许会打光棍,哪知老天开眼,竟让赵友亮抱得美人归。
那天夏天,赵友亮出去抓鱼,由于运气不好,一条小鱼都没抓到;于是早早收网回家。
吃完午饭后,见家中木柴不多,于是他拿着镰刀,提着筐子去山中砍柴。
刚来到山脚下,他意外发现,不远处一只白狐躺在草地上,一动也不动。
跑到跟前一看,白狐腹部中了两箭,肚子上沾满血迹。
刚开始,赵友亮以为白狐死了,于是他看了看四周,发现附近没有猎人出现,于是他打算捡走白狐,回家后给母亲好好补补。
弯下腰氏,突然白狐右腿 动了一下。
难道白狐还活着?
意识到这点,赵友亮赶紧伸手贴到白狐鼻子上,仔细感觉。
还真有一丝气息。
此时,赵友亮激动不已。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抱着白狐下山。
回到家中,见儿子抱着一只死白狐,李氏说道:“儿子,今晚有大餐了”
“娘,白狐还有一口气呢,我看能不能救活”
李氏白了眼儿子,有点责备他爱心泛滥。
赵友亮想着白狐性命堪忧,他让母亲帮忙照顾。自己则一路狂奔至镇上郎中家。
拿着这些日子卖鱼的辛苦钱,赵友亮从宋郎中那里,买了几副膏药。
大汗淋漓的他,马不停蹄赶会家中。
白狐挺有灵性,敷药期间,它非常配合。
可赵友亮依然担心,生怕白狐撑不过一晚。
为了防止意外,他竟一宿没睡,守在白狐身边。
幸运的是,白狐总算活下来了。
经过一个月的疗伤,白狐慢慢康复了。
这期间,赵友亮见白狐枯瘦如柴,于是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每隔五天,便杀只公鸡给白狐补充营养。
李氏看在眼里,时不时生气,她取笑儿子,对白狐的好,胜过对自己母亲的好。
直到有天晚上,白狐来到赵友亮跟前,口吐人言道:“恩公,我要走了。这些日子,多谢恩公照顾,您的救命之恩,我没齿难忘。”
说完,白狐幻化成一个翩翩美男子,从衣兜中掏出一枚玉佩,将玉佩递给赵友亮。
“恩公,这枚玉佩是我狐仙一族世代相传的仙物,我将它送给你。从今往后,若恩人有难,只需摇晃玉佩三次,我便会及时赶来;;除此之外,玉佩还能助恩人梦乡成真,恩人要啥,只需要对着玉佩将所想之物,联系说三次即可”
等赵友亮回过神来,白狐消失不见了。
次日早上,李氏见白狐不辞而别,大骂白狐没良心。
当赵友亮将昨晚之事告知母亲,母亲愣了许久。
“儿子,我看白狐定是在骗你。既然玉佩如此神奇,要不你现在试试”
赵友亮点了点头。
随后他连续说三次“肉”,没想到桌子上立马出现了猪肉,牛肉,羊肉,每个各一斤。
李氏大喜,笑着说道:“儿子,我们发财了”
可赵友亮告诉母亲,虽然这枚玉佩能让人梦想成真;可一旦盲目使用,说不定会引来灾难。
李氏想了想,觉得儿子说得挺有道理。若用玉佩,天天喊着缺钱,玉佩自然能变出一堆钱;这笔财富固然能让母子二人过上好日子,可财富也会让人惦记,哪天被贼惦记上了,说不定会引来杀身之祸。
从此,母子二人约定:玉佩不可滥用。
每当家里缺米,缺衣服等,赵友亮才会使用玉佩;除此之外,他绝不会用玉佩做不劳而获之事。
一晃三年过去了。
母子二人依旧过着平淡朴实的生活。
直到有天傍晚,赵友亮正和母亲吃晚饭时,门外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来,竟是白狐。
赵友亮赶紧将白狐迎进屋。
白狐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看了一眼穿着朴素的赵友亮,不解地问道:“恩公,你为何不用那枚玉佩,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呢?反而守着玉佩过穷日子?”
赵友亮如实招来:“狐仙,可能那枚玉佩,对其他人诱惑很大,可我不一样。我只想靠着双手挣钱养家,而不是利用玉佩一夜暴富。再说这三年来,多亏了玉佩,让我和母亲不至于饿肚子。做人嘛,知足常乐,还是不要太贪心”
“恩人果然买正人君子。今日本仙前来,只为给你安排一段姻缘”
白狐说完,一位貌美的女子从身后现身。
“这是我妹妹阿娇,若恩人不嫌弃,我今日便将妹妹玉佩给你”
此时,阿娇含情脉脉地看着赵友亮。
就在赵友亮看傻了眼时,李氏赶紧说道:“好,好?多谢仙人成全”。
几日后,二人拜堂成亲。
从此一家三口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复仇
下一篇:恶毒的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