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种生子

聊斋故事返回首页

话说在明朝正德年间,临安府有一户姓王的大户人家,此时府门前围满了城中的百姓。

一眼看去,王府门前竟然挂满了白布,两侧的灯笼也被下人们给煳了起来。

“王家这是出了什么事?昨天我去送菜时还好好的,今日为何挂满了白布?”一旁挑着担子的男子问道。

“别提了,王家少奶奶自缢身亡了。”一旁的妇人忍不住叹息道。

“什么?王家少奶奶这么年轻,人又这么贤惠。昨日我去送菜时,少奶奶还让下人给我端了碗凉粉。”

“这凉粉的味道我还记忆犹新,这...少奶奶这么好的人,一定是遭了别人的毒手!”说着说着,男子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听王家的下人们说,好像是他们的老夫人把王家少奶奶给逼死了。说少奶奶别的男人有染,脏了王家的气运。”就在二人说话之时,身后的一个年轻男子说道。

“此事我略有所知,我那表哥就在王府内做厨子,今日一早他出去买菜,将此事和我说了一番。这...不是表哥相告,恐怕仅凭脑袋想,怕是想不出来其中内因的。”随即又从一旁走过来一男子,对着众人说道。

众人一听此人知道底细,便吵嚷着让其讲述一番,以解众人的不解之惑。

男子见自己的说辞勾引起了众人的八卦之心,便引众人在一旁坐下,开始讲述起了王家之事。

据说这王家少奶奶名唤李秀兰,西城河西人士。

李家虽然算不上是富有人家,但日子总算是过得说得过去。

李秀兰的父亲李老汉是个瘸子,家中大部分的活都是靠母亲邹氏来干。

李老汉虽然身有残疾,但是识得四书五经,会写一手好字。在附近百姓眼里,李老汉就是个农家秀才,家里的孩子读书,还是需要他来帮忙的。

李老汉为人憨厚老实,平日里教孩子读书,也都是只收些微薄的银钱,有时候遇到穷苦人家,他不但分文不取,有时候还会搭上一顿饭菜。

邹氏是个勤快的人,虽然个子长得不高,但是会的一手织布的手艺。

别人织出来布略显粗糙,邹氏织出来的布却是十分细腻。

加上临安府又是多为丝绸玉器的产地,所以,邹氏织出来的布匹,总能卖上一个更好的价钱。

尽管李家的花销多为邹氏挣下来的,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却是十分的安逸。

李秀兰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名唤李秀珠,比她小上两岁。姐妹二人从小就长得十分美貌,长大之后,更是引得许多男子登门求亲。

提及李家姐妹后,必须要说起二人的夫君。

也就是李秀兰的丈夫王胜和刘家长子刘威。

据说这二人年少之时便是临安府小有名气的才子,王胜擅长诗文写作,刘威则是精于书法和论文。

十二岁的时候,二人分别来到了临安府官家学堂读书,被学堂的先生甚是看重。

或许是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缘由,二人结识之后,非但没有成为对手,反而是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白天二人在学堂一起读书,夜里二人便住在学舍共同研讨书文。

此事并不是什么秘密,临安府的很多百姓,都知道二人之间的故事。

十五岁的时候,应学堂的先生举荐,二人一同参加了临安府的秀才考试。

考试完毕后,二人分列第一和第二,王胜第一,刘威第二。

在三年之后的举人考试中,二人又是分列两名。只不过这次刘威第一,王胜第二。

就在二人约定好了,三年之后在春闱大考中再一较高下之时,忽然刘威放弃了考试的机会,将名额私下里卖给了官家子弟。

王胜得知以后,直接找到了刘威家中,质问刘威为何放弃学业,放弃了这文人梦寐以求的大好机会。

就在刘威不知道如何回答之时,刘威的弟弟不知道何时来到二人面前。见王胜执意相问,而哥哥却羞红了脸色,这才将事情的原委告知了王胜。

原来这刘威家中兄妹四人,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户,为了供刘威读书,家中弟弟妹妹非但不能读书,还要到山上采药,以此才能养活众人。

本以为熬到刘威出人头地后,家中的日子便能有所改观。

谁知刘威的妹妹刘玉去山上采药中,一不小心,竟然从悬崖峭壁上摔了下来。

幸好随同上山的还有两个弟弟,二人见状将妹妹背回了家中,又从城中请来了郎中,为其诊治。

本以为刘玉只是摔伤了皮肉,修养个几日便能恢复过来。

谁知郎中诊治过后,发现刘玉不但五脏六腑受到了损伤,且其双腿也摔错了位。

如果及时的救治,说不定日后还有下床走路的机会,如果救治不及时,非但双腿不保,且还会有性命之忧。

就在一家人指望着郎中救命之时,郎中却说出了实情。虽然他有把握治好刘玉,但却需要花费二百两纹银。

听到郎中所说之后,刘威的爹娘将家中的存银全部拿出,却也只有二两之多,照二百两纹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为了救治女儿的性命,二人纷纷给郎中跪了下来,求郎中先为其诊治,盼望日后再报答郎中的救命之恩。

郎中听后直接拒绝了此事,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未说谎。

如果全部都让自己垫付,恐怕以他自己的身价,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就在此时,刘威从学堂里返回了家中。

见到跪在地上的爹娘和弟弟们,刘威当场便流下了泪水。

在得知非要有二百两银子才能救妹妹的命时,刘威仿佛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咬牙狠狠的擦干了脸上的眼泪。

他对爹娘说不用担心,他有法子筹来这二百两银子。没等家里人细问,刘威急忙又走出了家门。

一个时辰之后,刘威又折返回了家中。回来的时候不但有马车相送,手中还拿着一袋子银子。

从银袋中取出二百两银子交给郎中后,刘威把剩下的银子全部都给了父母,要求郎中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救下来妹妹的性命。

面对对爹娘的询问,刘威只道没事,一个字不愿意多说,只说是自己认识了一个朋友,是朋友帮助的自己。

家人以为帮助他的是好友王胜,因为他们知道,这王胜不但是刘威的朋友,还是临安府王家大少爷。

就在一家人纷纷赞扬王胜之时,忽然学堂夫子来到了刘威家中,一见到人后,随手拿出戒尺便要痛打刘威。

刘威的爹娘不知为何,纷纷上前劝阻夫子。

谁知夫子一怒之下,直接将刘威的父母骂了个狗血喷头。

直到这时一家人才知道此事,原来刘威将自己春闱大考的机会,卖给了知府的大公子。

用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换回了五百两银子和在府衙任职主簿的一个职位。

听到这件事情后,刘威的父母没有责怪儿子,反而是坐在了地上,纷纷痛哭起来。

夫子生气,是因为眼看着一个才子从此将要变得默默无闻。夫子爱才,他不忍心刘威因为这区区五百两银子,丢掉了一个金榜题名的机会。

而刘威的爹娘痛哭,皆是因为穷苦的家庭拖累了儿子。他们何尝不知道,刘威今日答应下了此事,便意味着日后再也没有机会一飞冲天了。

可面对女儿的性命,他们内心也是十分的焦灼。老话说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儿子的前程重要,女儿的性命也是无法舍弃的。

听到刘威的弟弟说完此事后,气的王胜直接给了刘威一拳。

他生气的不是刘威自作主意放弃了学业,他气的是刘威根本没有拿他当朋友。

家中出现了这么大的事,完全可以先告诉他王胜。以王家的财力,别说救下刘玉一条性命,就算是救下刘威一家人的性命,那也是不费吹灰之力。

可无论王胜如何气恼,也已经无法挽回刘威的学业。

从这一刻起,他王胜便和刘威咫尺天涯,从此再也没有同朝为官的机会。

本以为王胜发泄完脾气之后,便会返回家中继续读书。

谁知三日之后,刘威一家人却得到了王胜弃文从商的消息。

刘威得知此事后,一路寻到了王府门前,非要见王胜一面,问问他究竟要作何想法。

谁知王胜并未接见刘威,反而是让下人转告了一句诗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并附一句话语:既然这前途之路没有了知己,便以此诗文,告慰二人同堂读书的情谊。

此后,王胜弃文从商,主动放弃了进京赶考的机会。

刘威闻听此言,双手接过了诗文。对着王府深深施礼,以谢王胜的惺惺相惜之情。

此后,刘威安排好了家中之事,便去了府衙任职,做了这府衙的主簿。

就这样,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二人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刘威因为才识过人,所做之事不但得到了知府的赏识,也得到了同僚们的敬意。

而王胜则离开了临安,跟着父亲外出历练自己。

就在刘威以为二人从此再难相见之时,忽然有一天有个媒人来到了刘家,说是要为刘威说上一门亲事。

本来按照刘威的年龄,也已经到了说亲之时。只是刘威念及弟弟妹妹还未长大成人,不想这么早成婚。

因为成婚之后,无论他多想照顾家里,万一妻子不愿意,非要分家来过,那时就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了。

面对媒人的提亲,一开始刘威是拒绝的。

谁知媒人听了此话后,当场便大笑了起来。

刘威不解,问媒人为何发笑,媒人见刘威实在是不知情,便开口说道:“刘公子莫怪,妾身实在是忍不住笑出了声音。”

“想必刘公子还不知是何人为你做媒,他不是别人,是你的昔日同窗好友,王家大少爷王胜所提。”媒人笑着说道。

“怎么?此事是王兄所为?他人在哪里?为何他不亲自前来?”刘威一听王胜名字,随即连番问了好几句。

“刘公子莫急,王公子已经回了临安。这件事只能妾身来说,你和王公子都是男儿之身,怎能自己为自己提亲,这会乱了规矩的。”媒人笑着说道。

“给刘公子说的这家女子姓李,家中姐妹二人。王公子喜欢上了李家的二小姐李秀珠,托妾身给刘公子说的便是姐姐李秀兰。”随即媒人又说道。

“这...我这人都未见,也不知道人家小姐是否同意?”刘威见媒人如此说,当下有些拘谨道。

“刘公子莫急,李家小姐知道公子。再说了,昔日两大才子的名气,这临安府又有多少人不知呢?”媒人接着答道。

“今日妾身是来告诉公子的,明日一早,妾身便带着令堂前去下聘礼,这聘礼也不用操办,王公子已经托付给了妾身。”说完此事后,媒人便离开了刘家。

定完婚事之后,两家也商议好了成亲的日子。

一个月后,两抬花轿停在了李家门前。刘威迎娶了大女儿李秀兰,王胜则迎娶了小女儿李秀珠。

二人成亲之后,刘威携妻子秀兰前去王府登门拜访,以谢王胜的恩义。

这也是二人离开学堂之后,再次相见。

席间,二人推杯换盏,喝的好不痛快。

只是喝到最后,刘威哭的泣不成声,他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然遇到了如此知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威和王胜纷纷忙碌了起来,一个专心为官家做事,一个开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一转眼三年时间过去了,秀兰先后为刘威生下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

看着丈夫越来越出色,家中的弟弟妹妹也纷纷长大成人,秀兰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天刘威不忙公事,正在家中陪伴妻儿说话。

就在此时,一个陌生男子敲响了刘家的大门。

秀兰开门后看了一眼,发现来人竟然是家中的堂弟,问堂弟怎么来到了临安时,只见堂弟拿出了一封书信,说其母邹氏近来身体抱恙,十分思念两个女儿。

秀兰本就是个孝顺的女子,闻听母亲身体不适,当下便急的哭了起来。

刘威一见妻子落了泪,心中也是十分的着急。当下便将堂弟招唿到了屋内,说是吃完饭后,便陪同秀兰一同回家探亲。

自从成婚之后,三年来这还是第一次返回娘家。

等到众人回到李家之后,发现邹氏正躺在床上歇息。

秀兰见母亲脸庞有些消瘦,当下便哭泣起来。

邹氏见女儿落了泪,便安慰她说自己没事。只是二人成婚之后,老两口感觉甚至孤单,难免睹物思人,起了相思之心。

在母女二人交谈过程中,秀兰闻听妹妹秀珠已经回来过几次,当下更加的责备起了自己。

邹氏见女儿神色不对,当下安慰道,说:“你这三年来生了两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怀有身孕。你不来,娘不怪你。”

听母亲如此劝解,秀兰心中方才舒服一些。

“妹妹还没有怀上吗?这都三年了,想必她心里也是十分的着急。”秀兰无意问道。

“哎,别提此事了。上次秀珠来时,还在家里哭了。”

“说是一直未能生养,她婆婆言语上对她有些责备。”邹氏叹气道。

“也是,王家家大业大,肯定规矩也多。妹夫又是家中的独子,这成了亲事后,他爹娘肯定想着早日抱上孙子。”秀兰也小声的说道。

“秀珠说的也来,你去门前看看,你姐妹俩也许久未见,想必也有许多话要说。”见女儿神色暗淡,邹氏赶紧将秀兰支了出去。

一个时辰之后,一辆马车停在了李家门前,只见秀珠一身金银玉器,好不风光的走下了马车。

“姐姐!”秀珠一眼便看到了门前的姐姐。

“妹妹,你怎么自己来了,妹夫没有陪你一起来吗?”秀兰高兴的抓住秀珠的手,问道。

“相公去了宁波府忙事,我自己一个人来的。”秀珠笑了一下,说道。

“走,咱们去看母亲去。”说着,二人便朝着屋内走去。

席间,姐妹二人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邹氏见两个女儿十分开心,当下便让李父拿出来一坛好酒,吩咐刘威给四人分别倒上。

“娘,我就不喝了吧,我一会还要看孩子呢。”秀兰说道。

“喝点吧,今天高兴,一会我给你带孩子。”邹氏说道。

只是,在邹氏说到孩子的时候,秀珠的手不自然的抖动了一下。

俗话说的好:佳肴虽好,无酒不欢。

几人倒上了酒后,纷纷举杯喝了起来。

不知道是好酒后劲大,还是几人的酒量不行。

众人才喝了两杯,便是已经有了些许醉意。

“娘,我不行了,我喝醉了。你帮我看孩子吧,我要回去歇息一番。”只见秀兰晃着身子,对邹氏说道。

“好,你去歇息吧,孩子交给为娘照料。”邹氏笑着说道。

“岳父...岳母,小婿,小婿我也有些醉意,不如我陪秀兰一起休息片刻。”见妻子离开了桌子旁,刘威也话语不清的说道。

“哎,贤婿你陪你岳父再喝两杯,下次再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呢。”邹氏劝阻道。

“是啊,咱俩再喝上两杯,今日贤婿来了,我很高兴,忽然觉得酒量厉害了。”李父也笑着劝阻道。

“既然如此,那,那我就再陪岳父喝上两杯。”刘威见自己推脱不掉,当下便说道。

“快,给你姐夫斟酒。”邹氏看了一眼秀珠,说道。

秀珠低头笑了一下,顷刻间将二人的酒杯斟满,随即陪着二人继续喝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李父喝的醉倒在了一旁,被邹氏给扶到了房中歇息。

回来之后,便对秀珠使了个眼色,直接催促秀珠将刘威背到房中去。

一开始秀珠还有些不好意思,觉得有些难为情。

可随即不知道她想到了何事,当下便背着刘威回了别的屋内。

不过多时,屋内的刘威已然成了袒胸露乳之态,连带着一旁的秀珠,亦是如此。

随后秀珠便搂住了刘威,顷刻间房内便春光乍现,好事连翻。

半个时辰后,刘威累倒在了一旁。看着眼前的男人,秀珠眼中落下了些许泪水。

这件事情是母亲一手为他操办,她也知道母亲是为她着想。

可谁知真的做下了此事后,心中忽然想到了王胜,内心不知为何,却是十分的伤心。

就在此时,邹氏忽然来到了房内,见女儿做完了事情,担心不成功,逼着秀珠又来了一次。

直到次日天亮后,刘威才慢慢的醒了过来。

看着面前的秀兰,想着昨夜里做下的梦境,当下开心的将秀兰抱在了怀中。

而秀珠担心见到姐姐姐夫后无言相对,便提前坐上马车,离开了家里。

几个月后,秀兰忽听秀珠有了身孕,高兴之余,她赶紧去了王府看望自己的妹妹。

记得上次见面时,秀珠说自己的婆婆对自己未能生子,已经有些不开心。

可此时见到秀珠婆婆后,竟然发现其笑的合不拢嘴,简直和换了个人似的。

不过妹妹有了身孕,婆婆也没有亏待于她。

不但燕窝鱼翅的给她滋补身体,还专门多派了一个丫鬟,前来照顾秀珠的起居。

当着秀兰的面,秀珠的婆婆还许下承诺,说如果秀珠生下一个男孩,便奖励给她一千两银子作为功劳费。

几番事情下来,直把秀兰看得十分眼热。

十个月后,秀珠果真生下了一个儿子。

她不但拿到了婆婆的奖励,就连丈夫王胜,也是十分的欢喜,直接送给了她一对纯金的镯子。

孩子百天之时,王家不但大宴宾客,还直接送给了李老汉夫妇一座宅子。

用王胜的话说,如今姐妹二人都有了孩子,岳父岳母年纪也已经大了,不能再想回家便回家了。

这样一家人住在附近,互相照应起来也是方便的很。

就在大家开心过日之时,忽然王家传来一事,直接搅乱了三家人的安宁日子。

王胜的母亲在看孩子的时候,越发发现孩子长的不像自己的儿子。

直到有一天王胜的母亲实在忍不住,当下便问了自己的儿子。

谁知王胜吱吾片刻,并未说出个一二三来。

王胜的母亲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便转身前去问秀珠。

谁知秀珠内心早就有了愧意,经不住婆婆的盘问,直接将此事说了出来。

原来这王胜身体有缺,不能完全的行人中之事。若靠着二人继续下去,这辈子也都生不出来孩子。

其实王胜早就看出来了此事,只是他没有过问,反而是默默的接受了此事。

王胜愿意,可不代表着王胜的母亲愿意此事。

就在当天夜里,王胜的母亲狠狠的骂了秀珠一顿,说她不守妇道,是个花柳之人。

秀珠忍不住羞愧,直接在夜里寻了短见。

听到男子一口气解释完此事,众人这才明白过来,看来是这王家少奶奶做错了事情。

“哎,谁能想着这么好的一个人,竟然摊上了这么一件事。我要是王大少爷的母亲,我也忍受不了此事。”妇人叹气说道。

“可王家不能没有后人啊,这么大的家业,以后总要有人来继承的。”年轻男子说道。

几日之后,王家为秀珠处理完了身后之事,只不过并未将其送回老家,而是照常入了王家祖坟。

邹氏夫妇被秀兰接到了自己家中,将宅子还给了王家。

本以为王家会将小孙子赶出家门,谁知此事竟无人提及,好似王家人默默接受了此事。

再到后来,王家人卖掉了府邸,全家去了宁波居住,仿佛在躲避世人的言语。

时间又过了几年,王刘两家之事才渐渐平息了下去。

只是,在众人茶余饭后之时,依旧还会有人谈论李家姐妹借人生子之事。

有人叹息秀珠不应该做下如此失颜面之事,也有人欣慰秀珠为王家留下了一个后代之根。

上一篇:一女侍二夫

下一篇:奸夫淫妇

请勿长时间阅读,注意保护视力并预防近视,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