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不自算
民间故事返回首页
且说有个开国功臣犯了重罪,皇帝下令满门抄斩。功臣拿出当年皇上亲手御赐的免死金牌,谁知皇帝冷笑一声,指着金牌说:你再看看金牌上写的是什么?然后就将功臣给处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在元朝的徽宗年间,安徽的定远县有个读书人名叫李善长。这个李善长极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能够预测事情的吉凶,有不少人找他算过事儿,大多都被他说中,所以在当地是非常的有名。
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时候,李善长掐指一算,觉得这朱元璋是帝王相,将来必成大事,就特意去迎接拜见。朱元璋知道这李善长在当地是年高有德之人,便对他以礼相待,并询问他不少的事情。
李善长的回答令朱元璋十分满意,就将他留下,做了个掌管文史书籍的官员。实际上就是给朱元璋当参谋了。这李善长的确是有不少的本事,他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参与重大事务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信任。
后来朱元璋威名日盛,前来投靠的人是络绎不绝。朱元璋就让李善长负责考察这些人,然后再根据李善长的意见,给他们相应的官职。据说朱元璋曾经问李善长说,天下之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李善长就说,秦末战乱的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起家,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
如今元朝纲常已乱,国家四分五裂,倘若你能效防汉高祖,天下便可轻易平定。朱元璋觉得这李善长的话简直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
后来明朝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封赏各路开国功臣,把这个李善长排在了24开国功臣之首,说他功劳甚大。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并且还亲手赐给他一块免死金牌,这李善长算是达到了人生巅峰。仗也打完了,赏也领了,新朝代也建立起来了。大家伙儿都觉得这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总算是能歇歇了,各自都去修建府邸,安排家眷,就开始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来了。
李善长也一样,觉得自己可以享受享受生活了。一开始的时候他还算比较收敛,大家伙看在他开国第一功臣的份上,也都对他很恭敬。
渐渐的这李善长就有点得意过头了,一旦有官职比他低的人冲撞了他,或者是他与人发生了利益冲突,这李善长必定会上书朱元璋,要求给这些人查办,要么贬官,要么轰出京城。
朱元璋就看出这李善长有点恃宠而骄,倚老卖老,渐渐的就对他有点不满意了。好在这李善长还十分聪明,很快察觉了朱元璋的心思。
洪武四年的时候,李善长托病辞官回家养老。朱元璋一看,说,行啊,还挺有眼力见,之前的那些事我就不跟你计较了。于是,大笔一挥,批准李善长回家养老。
又过了几年,朱元璋将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奇。满朝文武都知道,这是皇帝对李家的信任。李善长也很高兴,觉得自己跟朱元璋果然是过命的兄弟,皇帝还是信任自己的。虽说如今自己已经老了,可儿子正当壮年呢,如今又娶了公主,正可以大展宏图。
李善长这一颗野心又有点噗噗噗要烧起来,开始私下里和各大臣走动,为儿子升官铺路。当初李善长在位的时候,很欣赏宁国知县胡惟庸。他就向朱元璋推举了他。
如今胡惟庸已经做到了左丞相,位高权重,还和李家结了儿女亲家,两家来往十分密切。洪武13年的时候,胡惟庸谋反被诛杀。不少大臣都受了牵连,被处死了。唯独这李家是独善其身,没受到牵连。
这说明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念着旧情,没把事情做绝。没过多久,朱元璋生病了,一病就是一个多月。这期间有不少大臣进宫探望皇帝。要说这也是人之常情,领导病了下属不得拿点东西去看望看望吗?更何况李善长跟朱元璋还是儿女亲家呢!
可这李善长一个多月一次也没去看过朱元璋。不单他没去,朱元璋的女婿李奇也没去。这下朱元璋就不高兴了,心想,我这儿顾念着你兄弟情义,合着你一点儿也没把我当兄弟啊!
有那些个善于察言观色之人就发现了朱元璋的心思。就写折子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是胡惟庸的党羽。还有言官说李善长和李奇忤逆圣上,不来探病。这事有点儿捕风捉影,他没有实锤的证据,所以朱元璋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了崇明。
至于来不来探病这也算不上什么罪,朱元璋也是轻轻罚过,也不再提了。按说这李善长应该进宫表示一下感谢,说点好听的,这样不就把跟朱元璋的感情又联络上了吗?可这李善长他心里还一肚子气呢。觉得这朱元璋下诏免死,其实是说他弟弟有罪。自己宽宏大量,不计较了,所以李善长对这皇帝的诏书是不为所动,完全没有去表示感谢。
这时朱元璋心里更气了,搁谁谁不气呀。又过了几年,李善长有个远房亲戚,叫丁斌的,犯事儿了,背判决流放。李善长这回他进宫面圣,请求朱元璋赦免丁斌的罪过。朱元璋一听,大怒,心想,我生病了你不进宫探望,给你们家亲戚说情来了,我这当皇帝的在你心里还没那个远亲重要呗。
朱元璋就当众斥责李善长,君无戏言,如果随意赦免犯人,以后我如何服众?当即命人把这丁斌给抓起来严刑拷打,看看他家还有什么别的事吗?本来朱元璋这是给李善长一个下马威,让他以后别这么恃宠而骄的。谁想真查出来了。查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可了不得了,这个丁斌以前给那个谋反的胡惟庸做过仆从。
他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早就跟胡惟庸相互勾结,有谋反的意图。审案官员一听,这事太大我可不敢隐瞒,连夜上报皇帝吧。朱元璋当即命人审问李存义。李存义他是个软骨头。他过惯了富贵的日子,这皮肉之苦,他哪受得了,人家是让他招什么,那他就招什么。
最后把他哥李善长给供出来了,说胡惟庸曾多次劝说李善长一起造反,可李善长一直不为所动。李存义就问哥哥,你到底什么意思呢?李善长说,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自己折腾吧,就这么个事儿。
朱元璋一听,行啊,等你死了,他们就能折腾了是吧?那你死呗。这死到临头了李善长就想起那块免死金牌来了,赶紧让人拿出来,想用免死金牌换自己一条命。他跟朱元璋说,当年皇上曾赐我一块免死金牌,君无戏言呐,皇上莫不是忘了吧?
朱元璋冷笑一声,哼,李爱卿啊,你还是仔细瞧瞧这免死金牌上面写的是什么?李善长拿起这免死金牌定睛一看,只见这金牌背面赫然写着免死两个大字。那免死下边怎么还有六个小字呢?不细看都看不出来。那六个字是“谋反大逆除外”。
这下李善长可彻底绝望了,扑通一屁股坐地上了。朱元璋当即下旨,李善长全家70余口人全部到菜市口斩首示众。这一年,李善长77岁。
这个故事要说李善长明知胡惟庸要谋反,却不向皇帝检举,知道自己弟弟要跟着胡惟庸谋反,也不去劝告。死的那的确是不冤。就是不知道他当初追随朱元璋的时候,他有没有把自己这结局也算算呢?
医不自医,算不算己,那就是说医生治不好自己的病,那算命的呢,他算不准自己的命。
上一篇:日行一善自救命
下一篇:义犬救牛